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牡丹亭》与《金瓶梅》的情欲之欲初探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创作背景第11-19页
    1.1 程朱理学的推崇第11-13页
        1.1.1 扭曲的贞节观第11-12页
        1.1.2 非人的礼教观第12-13页
    1.2 社会环境的转变第13-16页
        1.2.1 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3-14页
        1.2.2 社会风气的下滑第14-15页
        1.2.3 朝政的混乱无纲第15页
        1.2.4 女性地位的“低中有高”第15-16页
    1.3 文学思潮的兴起第16-19页
第2章 被唤醒的情欲第19-30页
    2.1 创作内核的一体性第19-26页
        2.1.1 情由欲起之欲望第19-22页
        2.1.2 情欲相生之欲望第22-26页
    2.2 艺术追求的差异性第26-30页
        2.2.1 对原欲真情的礼赞第26-28页
        2.2.2 对情欲的虚情批判第28-30页
第3章 已失衡的情欲第30-42页
    3.1 被压抑的情欲第30-35页
        3.1.1 《牡丹亭》:花开堪折无人折第31-33页
        3.1.2 《金瓶梅》:花落一地无人知第33-35页
    3.2 被践踏的情欲第35-39页
        3.2.1 杜丽娘:情欲的难堪第35-37页
        3.2.2 潘金莲:情欲的失衡第37-39页
    3.3 被理解的情欲第39-42页
        3.3.1 戏外人生的哀歌第39-40页
        3.3.2 话本外名家的认可第40-42页
第4章 被肯定的情欲第42-45页
    4.1 自然法则的约束第42页
    4.2 对情欲殊途同归的肯定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致谢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春季山水诗研究
下一篇:历史、记忆与伤痛—创伤理论视角下分析伍慧明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