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3-21页 |
一、选题论证 | 第13-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 学术价值 | 第13-14页 |
(三) 现实作用 | 第14页 |
二、学术史综述 | 第14-19页 |
(一) 成果形式 | 第14-17页 |
(二) 成果内容 | 第17-19页 |
三、学术要点 | 第19-20页 |
(一) 选题切入点 | 第19页 |
(二) 新学理视点 | 第19页 |
(三) 学术考量重点 | 第19页 |
(四) 学术辨析焦点 | 第19页 |
(五) 学术探讨难点 | 第19-20页 |
(六) 学术创新点 | 第20页 |
四、相关界定 | 第20-21页 |
第一章 近代中国市政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关系试探 | 第21-29页 |
一、城市与市政 | 第21-22页 |
二、农耕时期的中国城市和市政 | 第22-24页 |
三、近代城市现代化和市政建设 | 第24-27页 |
结语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开埠前的晚清济南城市 | 第29-47页 |
一、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类型和特点 | 第29-31页 |
二、济南的历史沿革与变迁 | 第31-37页 |
(一) 明清以前之济南 | 第31-32页 |
(二) 近代之济南 | 第32-33页 |
(三) 西方先进市政体制的传入 | 第33-37页 |
三、晚清济南城市概况 | 第37-47页 |
(一) 济南的自然地理条件 | 第37-38页 |
(二) 济南的经济环境 | 第38-41页 |
(三) 开埠前济南的政治环境 | 第41-42页 |
(四) 近代济南的人文环境 | 第42-45页 |
(五) 晚清济南的城市规划与拓展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近代济南市政主体的沿革 | 第47-51页 |
一、济南道尹公署 | 第47页 |
二、济南商埠总局 | 第47-48页 |
三、山东省会市政厅 | 第48-49页 |
四、成立市政府时期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济南现代化推动下的城市公用事业建设 | 第51-97页 |
一、济南开埠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 | 第51-57页 |
(一) 自开商埠思想的酝酿 | 第51-53页 |
(二) 济南自开商埠 | 第53-54页 |
(三) 开埠后济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54-57页 |
(四) 济南开埠的意义 | 第57页 |
二、现代化对济南公用事业的推动 | 第57-59页 |
三、开埠后济南的城市规划 | 第59-65页 |
(一) 自开商埠时的规划 | 第60-62页 |
(二) “南展北展”规划 | 第62-65页 |
四、开埠后济南的公用事业建设 | 第65-90页 |
(一) 济南道路的改善 | 第65-73页 |
(二) 市内交通的更替 | 第73-75页 |
(三) 近代济南路灯建设 | 第75页 |
(四) 近代济南自来水公司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创设 | 第75-78页 |
(五) 水会与城市消防组织的建立 | 第78-80页 |
(六) 城市公共卫生的改进 | 第80-82页 |
(七) 近代济南水运建设 | 第82-84页 |
(八) 近代济南邮政系统的建设 | 第84-87页 |
(九) 近代济南电信系统的建设 | 第87-90页 |
五、济南市政建设下的公共空间 | 第90-97页 |
(一) 公共空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作用 | 第90-91页 |
(二) 济南市政下的公共空间 | 第91-97页 |
第五章 济南市政建设中的市民社会 | 第97-121页 |
一、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 第97-100页 |
二、绅商阶层——近代中国市民社会主体的壮大 | 第100-104页 |
(一) 商会的历史作用 | 第101-102页 |
(二) 起到充当官商之间桥梁的作用 | 第102页 |
(三) 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主导力量 | 第102-103页 |
(四) 绅商的其它社会经济功能 | 第103-104页 |
三、市民社会在济南市政建设中的作用 | 第104-121页 |
(一) 济南商会的建立 | 第104-105页 |
(二) 民国初年济南商会的发展与嬗变 | 第105-106页 |
(三) 济南商会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参与 | 第106-113页 |
1、联群谊,通商情 | 第107-108页 |
2、受理商事纠纷 | 第108-110页 |
3、协助工商管理 | 第110-113页 |
(四) 济南商会团体在市政建设中的广泛参与 | 第113-118页 |
1、促进近代工业建设 | 第113页 |
2、兴商学、办商报、启商智 | 第113-115页 |
3、成立民间消防组织 | 第115-118页 |
4、济南商会在开发农林方面的建树 | 第118页 |
(五) 作为民间信用中介组织从事信用活动 | 第118页 |
(六) 商会、同业公会取得成效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 第118-119页 |
(七) 中国近代市民社会的局限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济南等自开商埠城市与其他约开商埠城市市政建设比较 | 第121-124页 |
结语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