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三维电极—铁碳微电解一体式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21页
    1.1 渗沥液的来源简介第9页
    1.2 渗沥液的危害第9-10页
    1.3 渗沥液的特点及处理难点第10-11页
    1.4 垃圾渗沥液的处理第11-13页
    1.5 本文主要处理方法介绍第13-15页
        1.5.1 高级氧化技术简介第13页
        1.5.2 铁碳微电解工艺简介第13-14页
        1.5.3 三维电极工艺简介第14-15页
        1.5.4 三维电极——铁碳微电解复合工艺简介第15页
    1.6 相关工艺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6.1 铁碳微电解工艺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2 三维电极工艺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6.3 三维电极——铁碳微电解复合工艺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7 相关工艺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7.1 三维电极活性碳填料的脱色研究第18页
        1.7.2 三维电极技术粒子与电极的优化研究第18页
        1.7.3 饱和焦炭为填充的三维电极第18页
        1.7.4 电极与铁碳联立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第18-19页
        1.7.5 铁碳微电解对水中氮的处理的研究第19页
        1.7.6 铁碳微电解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第19页
        1.7.7 铁碳微电解与微生物联合反应器第19-20页
    1.8 课题意义及应用前景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设备、试剂和方法第21-29页
    2.1 实验水质及试剂第21-22页
        2.1.1 实验用水水质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22页
    2.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3 实验装置第23-24页
        2.3.1 实验装置图第23页
        2.3.2 装置参数第23-24页
        2.3.3 主要部件第24页
    2.4 主要测定方法第24-29页
        2.4.1 CODcr 的测定第25页
        2.4.2 氨氮的测定第25-26页
        2.4.3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第26页
        2.4.4 硝酸盐氮的测定第26页
        2.4.5 TOC 的测定第26-27页
        2.4.6 总磷的测定第27页
        2.4.7 氯离子的滴定第27页
        2.4.8 污染物去除率计算第27-28页
        2.4.9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水中可溶性有机物第28页
        2.4.10 能谱仪分析第28-29页
第3章 三维电极——铁碳微电解一体式反应器工艺参数的确定第29-49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测定指标简介第30页
    3.3 填料成分分析第30-32页
    3.4 单因素实验第32-41页
        3.4.1 单因素实验的设计第32-33页
        3.4.2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33-41页
    3.5 单独工艺对照实验第41-44页
        3.5.1 实验条件第41页
        3.5.2 单独工艺对照实验结果第41-44页
    3.6 正交实验第44-48页
        3.6.1 正交实验设计第44-45页
        3.6.2 正交实验分析结果第45-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三维电极——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的动力学研究第49-55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动力学拟合第49-54页
        4.2.1 时间对 TOC 影响动力学拟合第50-52页
        4.2.2 时间对氨氮影响的动力学拟合第52-53页
        4.2.3 时间对总磷影响的动力学拟合第53-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进出水中 DOM 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55-60页
    5.1 引言第55-56页
    5.2 研究方法第56页
        5.2.1 垃圾渗滤液中 DOM 的提取第56页
        5.2.2 3DEMM 谱图分析第56页
    5.3 反应器进水 DOM 分析第56-57页
    5.4 反应器出水 DOM 分析第57-58页
    5.5 进出水 3DEEM 分析结论第58-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下一篇:介质阻挡放电改性活性炭及其再生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