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HPS抗体微量板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分离株灭活疫苗研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引言第14-24页
    1.1 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第14-15页
    1.2 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第15-18页
        1.2.1 血清型与毒力关系第15页
        1.2.2 主要潜在毒力因子研究第15-18页
    1.3 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第18-20页
        1.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方法第18-19页
        1.3.2 流行病学第19-20页
    1.4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1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第20-21页
        1.4.2 活菌疫苗第21页
        1.4.3 重组亚单位疫苗第21-22页
        1.4.4 菌影疫苗第22页
        1.4.5 其他新型疫苗第22页
        1.4.6 疫苗佐剂第22页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5页
    2.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2.1.1 试验菌株来源第24页
        2.1.2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制第24页
        2.1.3 主要试剂第24-25页
        2.1.4 主要仪器第25页
        2.1.5 实验动物第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35页
        2.2.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5-27页
        2.2.2 副猪嗜血杆菌的KRG血清分型与ERIC-PCR基因分型第27-29页
        2.2.3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9-30页
        2.2.4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微量板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第30-31页
        2.2.5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第31页
        2.2.6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研制第31-35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5-66页
    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5-38页
        3.1.1 样品采集第35页
        3.1.2 细菌形态第35-36页
        3.1.3 HPS分离菌株生化鉴定结果第36-37页
        3.1.4 HPS分离株PCR鉴定结果第37-38页
        3.1.5 菌株PCR扩增片段测序第38页
    3.2 副猪嗜血杆菌的KRG血清分型与ERIC-PCR基因分型第38-42页
        3.2.1 副猪嗜血杆菌的KRG血清分型第38-40页
        3.2.2 副猪嗜血杆菌的ERIC-PCR基因分型第40-42页
    3.3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2-47页
        3.3.1 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2-44页
        3.3.2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条件下保存时间的测定第44-45页
        3.3.3 副猪嗜血杆菌活菌数与OD_(600)值相关性曲线测定第45-46页
        3.3.4 Balb/c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第46-47页
    3.4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微量板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第47-50页
        3.4.1 抗原最适工作浓度的测定第47-49页
        3.4.2 特异性试验第49-50页
        3.4.3 重复性试验第50页
    3.5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第50-54页
        3.5.1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学调查第50-51页
        3.5.2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调查第51-54页
    3.6 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研制第54-66页
        3.6.1 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第54-57页
        3.6.2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实验室制备第57-58页
        3.6.3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试验第58-60页
        3.6.4 副猪嗜血杆菌不同佐剂灭活疫苗产生抗体效价比较第60-62页
        3.6.5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攻毒保护试验第62-64页
        3.6.6 母源抗体对仔猪的被动保护试验第64-66页
4 讨论第66-73页
    4.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第66页
    4.2 副猪嗜血杆菌的KRG血清分型与ERIC指纹图谱第66-67页
    4.3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67-69页
        4.3.1 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曲线第67-68页
        4.3.2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环境下保存时间第68页
        4.3.3 Balb/c小鼠半数致死量第68-69页
    4.4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微量板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第69页
    4.5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第69-70页
    4.6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的研制第70-73页
5 结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附录第82-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锌源对肉仔鸡作用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水貂阿留申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检测方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