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健脾温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6页
    第一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第11-18页
        1. 对病名认识第11页
        2. 对IBS-D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1-13页
        3. 中医药治疗第13-16页
            3.1 辩证分型治疗第13-14页
            3.2 基本方加减治疗第14-15页
            3.3 中成药治疗第15页
            3.4 自拟方治疗第15页
            3.5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15-16页
        4. 中医实验研究第16页
        5. 结语第16-18页
    第二篇 IBS-D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第18-26页
        1. 流行病学第18页
        2. 发病机制第18-21页
            2.1 胃肠动力学异常第18-19页
            2.2 脑-肠轴异常第19页
            2.3 内脏感觉异常第19-20页
            2.4 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第20页
            2.5 肠道感染与免疫反应第20页
            2.6 社会精神心理因素第20-21页
            2.7 遗传因素第21页
        3. 诊断标准第21-22页
        4. 治疗第22-25页
            4.1 心理治疗第23页
            4.2 饮食治疗第23页
            4.3 药物治疗第23-24页
            4.4 调节内脏敏感性的药物第24页
            4.5 微生态制剂第24-25页
            4.6 抗抑郁、焦虑类药物第25页
        5. 结语第25-26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6-50页
    前言第26-27页
    1. 病例选择第27-29页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第27页
        1.2 诊断标准第27-28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27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27-28页
        1.3 纳入标准第28页
        1.4 排除标准第28-29页
        1.5 终止标准第29页
        1.6 脱落的标准第29页
    2 研究方法第29-32页
        2.1 治疗方案第29-30页
        2.2 观察指标第30页
        2.3 疗效评定标准第30-32页
            2.3.1 症状积分评定标准第30-31页
            2.3.2 疗效判定标准第31-32页
        2.4 统计方法第32页
    3 研究结果第32-44页
        3.1 一般资料分析第32页
        3.2 病史与病程分析第32-33页
        3.3 临床表现分析第33页
        3.4 总体疗效统计第33-34页
        3.5 主要症状疗效分析第34-38页
        3.6 次要症状疗效分析第38-43页
        3.7 安全性指标观察第43页
        3.8 随访第43-44页
    讨论第44-50页
        1 脾肾阳虚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病机第44-45页
            1.1 脾阳虚为泄泻之本第44页
            1.2 肾阳虚为久泻转归第44-45页
        2 健脾温肾是久泻主要治法第45-46页
            2.1 脾健贵运,运脾贵温第45-46页
            2.2 补肾温阳,暖脾化湿第46页
        3 温补脾肾方的组方原则第46-48页
            3.1 方药组成第46页
            3.2 方药解析第46-47页
            3.3 配伍意义第47-48页
        4 研究结果分析第48-49页
        5 结论第49页
        6 不足及展望第49-50页
            6.1 目前不足第49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49-50页
附录第50-52页
    APPENDIX第50-51页
    缩略语表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芎荷叶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运用脏腑理论辨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