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7-9页 |
1.3 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瓦当概述 | 第10-14页 |
2.1 瓦当的定义与功能 | 第10-11页 |
2.2 瓦当的分类 | 第11页 |
2.3 瓦当纹饰的发展脉络 | 第11-12页 |
2.4 南京出土六朝瓦当概述 | 第12-14页 |
第3章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的考古学分析 | 第14-31页 |
3.1 出土情况概述 | 第14-15页 |
3.2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类型整理 | 第15-26页 |
3.2.1 椭圆形口人面纹瓦当 | 第15-19页 |
3.2.2 抿嘴形人面纹瓦当 | 第19-23页 |
3.2.3 方形口人面纹瓦当 | 第23-25页 |
3.2.4 人面纹瓦当分类小结 | 第25-26页 |
3.3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的时间分期和制作工艺 | 第26-27页 |
3.4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的渊源分析 | 第27-29页 |
3.5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的历史影响 | 第29-31页 |
第4章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的造型分析 | 第31-38页 |
4.1 独特的造型方法 | 第31-33页 |
4.2 具象与抽象 | 第33-35页 |
4.3 精神与气韵 | 第35-38页 |
第5章 南京出土人面纹瓦当的图像学分析 | 第38-49页 |
5.1 图像学的研究方法 | 第38页 |
5.2 历史的分析 | 第38-45页 |
5.2.1 “人的觉醒” | 第38-39页 |
5.2.2 宗教的信仰 | 第39-42页 |
5.2.3 人面的身份猜测 | 第42-45页 |
5.3 心灵的分析 | 第45-49页 |
5.3.1 人面崇拜 | 第45-46页 |
5.3.2 装饰力量 | 第46-47页 |
5.3.3 心灵接受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