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矿区扰动土体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 SOC 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自然土体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 SOC 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1.3 问题及展望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1.1 植被重建下煤矿排土场平台土壤熟化过程中碳储量变化 | 第20页 |
2.1.2 排土场边坡植被重建模式下 SOC 固碳的生物机制 | 第20页 |
2.1.3 煤矿分布区自然土体不同植被措施下 SOC 密度的差异及其空间变化 | 第20页 |
2.1.4 排土场扰动土体和小流域自然土体植被措施 SOC 储量比较 | 第20-21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3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3.1 研究区的概况 | 第22-24页 |
2.3.2 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 第24页 |
2.3.3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植被重建下煤矿排土场平台土壤熟化过程中碳储量变化 | 第25-34页 |
摘要 | 第25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2.1 研究区概况 | 第26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3.3.1 治理排土场平台上 SOC、TN 和 C:N 比的总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3.2 治理排土场平台上植被重建模式对 SOC、TN 含量和 C:N 比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治理排土场平台上最优植被配置类型的 SOC、TN 含量及 C:N 比 | 第29-31页 |
3.3.4 不同采样区的土壤碳(氮)储量 | 第31-33页 |
3.4 讨论 | 第33页 |
3.5 结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重建模式下 SOC 储量研究 | 第34-41页 |
摘要 | 第34页 |
4.1 引言 | 第34-3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2.1 试验区概况 | 第35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4.3.1 治理排土场边坡 SOC、TN 和 C:N 比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36页 |
4.3.2 治理排土场边坡植被重建模式对 SOC、TN 含量和 C:N 比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3 三个采样区边坡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 | 第37-38页 |
4.4 讨论 | 第38-40页 |
4.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煤矿分布区小流域退耕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及其空间变化 | 第41-51页 |
摘要 | 第41页 |
5.1 引言 | 第41-4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5.2.1 研究区概况 | 第42-44页 |
5.2.2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5.3.1 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SOC 密度的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5.3.2 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流域间 SOC 密度的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5.3.3 流域间退耕还林还草 SOC 密度增幅的比较 | 第47页 |
5.4 讨论 | 第47-49页 |
5.5 结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煤矿排土场扰动土体和小流域自然土体植被措施下 SOC 储量比较 | 第51-57页 |
摘要 | 第51页 |
6.1 引言 | 第51-52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6.2.1 研究区概况 | 第52页 |
6.2.2 试验设计 | 第52-53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6.3.1 排土场平台与小流域梁峁顶不同植被措施下 SOC、TN 含量比较 | 第53页 |
6.3.2 排土场边坡与小流域坡地不同植被措施下 SOC、TN 储量的比较 | 第53-54页 |
6.4 讨论 | 第54-56页 |
6.5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七章 主要结果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57-60页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7-58页 |
7.1.1 矿区排土场扰动土体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 SOC 的研究 | 第57页 |
7.1.2 煤矿分布区自然土体不同植被措施下 SOC 的研究 | 第57-58页 |
7.1.3 两种土体不同植被措施下 SOC 储量的比较 | 第58页 |
7.1.4 两种土体植被措施下凋落物、细根生物量和含碳量与 SOC 的关系 | 第58页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7.2.1 对植被重建下 SOC 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 | 第58-59页 |
7.2.2 开展室内模拟实验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