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基于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3D电视视疲劳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图表清单第8-10页
缩略词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3-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第15-21页
    2.1 脑电信号的产生机理第15-16页
    2.2 脑电信号的特点第16-17页
    2.3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第17-20页
        2.3.1 功能磁共振成像第17-18页
        2.3.2 功能磁共振实验设计第18-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脑电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第21-30页
    3.1 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第21-24页
        3.1.1 仪器设备的选择第21-22页
        3.1.2 片源第22页
        3.1.3 实验环境第22-23页
        3.1.4 被试者的选择第23-24页
    3.2 数据采集第24-25页
    3.3 脑电信号预处理及特征提取第25-29页
        3.3.1 脑电信号预处理第25-26页
        3.3.2 独立成分分析在脑电信号预处理中的应用第26页
        3.3.3 基于小波变换的脑电信号特征波提取第26-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3D 电视视疲劳检测的 EEG 研究第30-50页
    4.1 基于主观评价的视疲劳分析第30-32页
        4.1.1 视疲劳主观评价表第30-31页
        4.1.2 视疲劳主观分析第31-32页
    4.2 基于脑电信号能量特征值的视疲劳分析第32-38页
        4.2.1 能量特征与疲劳的关系第32-33页
        4.2.2 能量特征因子的计算第33页
        4.2.3 基于脑电信号能量特征因子的视疲劳分析第33-38页
    4.3 基于功率谱熵和重心频率的视疲劳分析第38-43页
        4.3.1 功率谱熵和功率谱重心频率第39页
        4.3.2 基于功率谱熵和重心频率的视疲劳分析第39-43页
    4.4 基于脑电信号的 3D 电视视疲劳时间点检测第43-49页
        4.4.1 观看 3D/2D 过程中的评估参数的变化第43-48页
        4.4.2 视疲劳时间点的判断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 3D 影像视疲劳研究第50-59页
    5.1 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第50-52页
        5.1.1 被试者第50页
        5.1.2 实验材料第50页
        5.1.3 实验方案第50-51页
        5.1.4 实验设备第51-52页
        5.1.5 数据采集第52页
    5.2 数据预处理第52-55页
    5.3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 3D 影像视疲劳检测第55-58页
        5.3.1 主观评测第55页
        5.3.2 fMRI 的 BOLD 信号变化第55-58页
        5.3.4 结论第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59页
    6.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紧张型头痛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对海洛因成瘾者毒品线索反应影响的f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