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2 GSM-R 系统分析 | 第12-24页 |
| 2.1 GSM-R 系统概述 | 第12-17页 |
| 2.1.1 GSM-R 系统内涵 | 第12页 |
| 2.1.2 GSM-R 系统频段划分 | 第12-14页 |
| 2.1.3 GSM-R 系统干扰类别 | 第14-17页 |
| 2.2 互调干扰原理 | 第17-19页 |
| 2.2.1 互调干扰概念 | 第17页 |
| 2.2.2 互调干扰原因 | 第17-19页 |
| 2.3 三阶互调干扰 | 第19-20页 |
| 2.4 互调干扰解决技术 | 第20-24页 |
| 2.4.1 频率规划 | 第20-23页 |
| 2.4.2 多种功放线性化技术 | 第23-24页 |
| 3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分析 | 第24-31页 |
| 3.1 前馈 | 第24-25页 |
| 3.2 反馈 | 第25-26页 |
| 3.3 交互抵消技术 | 第26-27页 |
| 3.4 功率回退法 | 第27-28页 |
| 3.5 预失真技术 | 第28-29页 |
| 3.6 各种线性化技术比较 | 第29-31页 |
| 4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分析 | 第31-44页 |
| 4.1 预失真技术 | 第31-33页 |
| 4.1.1 预失真技术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 4.1.2 地址索引技术 | 第33页 |
| 4.2 自适应刷新算法研究 | 第33-36页 |
| 4.2.1 基本自适应刷新算法 | 第33-35页 |
| 4.2.2 改进新算法 | 第35-36页 |
| 4.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页 |
| 4.3 基于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功率放大器进设计 | 第36-44页 |
| 4.3.1 功率放大器模块的器件选择 | 第37页 |
| 4.3.2 驱动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 第37-38页 |
| 4.3.3 驱动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 | 第38-40页 |
| 4.3.4 主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 第40页 |
| 4.3.5 主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 | 第40-43页 |
| 4.3.6 系统仿真 | 第43-44页 |
| 5 基于频率规划的互调干扰抑制仿真实验 | 第44-54页 |
| 5.1 GSM-R 系统网络系统路径损耗模型 | 第44-46页 |
| 5.1.1 Okumura-Hata 路径损耗模型 | 第44-45页 |
| 5.1.2 小尺度衰落模型 | 第45-46页 |
| 5.2 传统 GSM-R 系统中互调干扰优化方法 | 第46-48页 |
| 5.3 基于频率规划的互调干扰算法仿真比较 | 第48-5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6.1 总结 | 第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