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及传导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2.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 2.1 经济周期同步性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2.1.1 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 2.1.2 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问题研究 | 第16-17页 |
| 2.2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传导机制研究 | 第17-19页 |
| 2.2.1 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 | 第17-18页 |
| 2.2.2 双边直接投资与经济周期同步性 | 第18页 |
| 2.2.3 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同步性 | 第18-19页 |
| 2.2.4 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传导机制研究 | 第19页 |
| 2.3 文献评述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经济周期同步性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 3.1 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 第21-23页 |
| 3.1.1 国际贸易传导机理 | 第21-22页 |
| 3.1.2 影响贸易传导效果的因素 | 第22-23页 |
| 3.2 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 | 第23-25页 |
| 3.3 国际产业结构变化传导机制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39页 |
| 4.1 中国与东盟合作历程 | 第26-27页 |
| 4.2 中国与东盟贸易联系 | 第27-33页 |
| 4.2.1 贸易在 GDP 中的比重 | 第27-28页 |
| 4.2.2 中国与东盟高速增长的双边贸易 | 第28-31页 |
| 4.2.3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模式 | 第31-33页 |
| 4.3 中国与东盟投资联系 | 第33-35页 |
| 4.4 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上的联系 | 第35-37页 |
| 4.5 中国与东盟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检验 | 第39-44页 |
| 5.1 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波动的测量方法 | 第39-41页 |
| 5.2 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皮尔逊检验 | 第41-42页 |
| 5.3 中国与东盟经济波动的因果关系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传导实证研究 | 第44-48页 |
| 6.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44-46页 |
| 6.1.1 经济波动相关性测量 | 第44-45页 |
| 6.1.2 贸易开放程度的测量 | 第45页 |
| 6.1.3 双边投资强度测量 | 第45-46页 |
| 6.1.4 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测量 | 第46页 |
| 6.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