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评价体系及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 第10-12页 |
第2章 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 | 第12-20页 |
·接地故障的若干分类 | 第12页 |
·小电流接地故障稳态信号基本特征 | 第12-15页 |
·中性点不接地零序稳态信号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谐振接地系统零序稳态信号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 | 第15-19页 |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暂态信号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谐振接地系统暂态信号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接地点存在过渡电阻时工频特征 | 第19页 |
·关于高阻接地故障 | 第19-20页 |
第3章 各种选线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9页 |
·选线方法分类 | 第20页 |
·选线基本原理 | 第20-29页 |
·谐波法 | 第20-21页 |
·有功分量法 | 第21页 |
·注入信号法 | 第21-22页 |
·电流增量法 | 第22-24页 |
·残流增量法 | 第22-23页 |
·小扰动法 | 第23页 |
·中电阻法 | 第23-24页 |
·首半波法 | 第24-25页 |
·行波法 | 第25页 |
·暂态选线基本原理 | 第25页 |
·新型暂态法 | 第25-26页 |
·小波法 | 第26-27页 |
·零序导纳法 | 第27页 |
·PRONY算法 | 第27-28页 |
·最大Δ(Ⅰ sinΦ)原理 | 第28页 |
·综合法 | 第28页 |
·其它选线方法 | 第28-29页 |
第4章 选线技术的评价体系 | 第29-35页 |
·关于安全性 | 第29-30页 |
·关于适用性 | 第30页 |
·关于便利性 | 第30-31页 |
·关于经济性 | 第31页 |
·关于附加功能 | 第31页 |
·关于可靠性 | 第31-35页 |
·所利用信息量的大小 | 第31-32页 |
·一些特殊场合和特殊故障 | 第32-35页 |
第5章 各种选线方法的评价及分析 | 第35-43页 |
·谐波法 | 第35页 |
·有功分量法 | 第35页 |
·注入信号法 | 第35-36页 |
·残流增量法 | 第36页 |
·中电阻法 | 第36-37页 |
·小扰动法 | 第37-38页 |
·首半波法 | 第38页 |
·行波法 | 第38页 |
·小波法 | 第38-39页 |
·新型暂态法 | 第39页 |
·综合法 | 第39-40页 |
·消弧绝缘监视法 | 第40页 |
·基于工频零序电流的选线方法 | 第40-41页 |
·基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线技术 | 第41页 |
·故障相瞬时短接法 | 第41-43页 |
第6章 仿真及新型选线装置介绍 | 第43-73页 |
·仿真模型 | 第43-44页 |
·仿真结果 | 第44-48页 |
·仿真结论 | 第48-49页 |
·XJ-100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简介 | 第49-55页 |
·XJ-100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及监测系统简介 | 第49-50页 |
·XJ-100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 第50-53页 |
·工作流程 | 第53-54页 |
·PC机接口 | 第54-55页 |
·XJ-100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系统 | 第55-66页 |
·界面设计 | 第57-60页 |
·数据库管理 | 第60-62页 |
·故障选线算法 | 第62-63页 |
·数据通讯 | 第63-65页 |
·多进程管理 | 第65-66页 |
·典型故障波形 | 第66-73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