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多目标优化研究--以镇安蓄能电站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多目标优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微粒群算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微粒群算法和多目标优化 | 第17-27页 |
| 2.1 多目标优化理论 | 第17-19页 |
| 2.1.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17-18页 |
| 2.1.2 工期成本质量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 第18-19页 |
| 2.2 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 第19-21页 |
| 2.2.1 传统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19-21页 |
| 2.2.2 启发式算法 | 第21页 |
| 2.3 微粒群算法 | 第21-24页 |
| 2.3.1 微粒群算法原理 | 第22页 |
| 2.3.2 微粒群算法数学描述 | 第22-23页 |
| 2.3.3 微粒群算法流程 | 第23-24页 |
| 2.4 与其他进化算法对比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3 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27-39页 |
| 3.1 工期-成本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 3.1.1 工序持续时间-成本关系分析 | 第29-30页 |
| 3.1.2 工程工期-成本模型 | 第30-31页 |
| 3.2 工期-质量优化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 3.2.1 质量的量化 | 第31-32页 |
| 3.2.2 工期-质量优化模型构建 | 第32-34页 |
| 3.3 质量-成本优化模型构建 | 第34-37页 |
| 3.3.1 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 3.3.2 质量成本理论 | 第35-36页 |
| 3.3.3 质量-成本优化模型 | 第36-37页 |
| 3.4 工期-质量-成本综合优化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目标方案的确定 | 第39-51页 |
| 4.1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 第39-42页 |
| 4.1.1 工程概况 | 第39页 |
| 4.1.2 枢纽布置 | 第39-42页 |
| 4.1.3 项目特征 | 第42页 |
| 4.2 进度计划分析 | 第42-45页 |
| 4.2.1 工期目标控制性节点 | 第42-43页 |
| 4.2.2 工期目标 | 第43-45页 |
| 4.3 成本计划分析 | 第45-48页 |
| 4.3.1 各项项目成本分析 | 第45页 |
| 4.3.2 成本目标 | 第45-48页 |
| 4.4 质量目标 | 第48-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5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多目标优化 | 第51-61页 |
| 5.1 模型建立 | 第51-55页 |
| 5.2 微粒群算法求解 | 第55-57页 |
| 5.3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A 微粒群算法MATLAB源代码 | 第69-71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