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明《大诰》惩贪的立法宗旨 | 第11-15页 |
(一) 明《大诰》惩贪的原因 | 第11-12页 |
1.明初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是惩贪制度确立的根源 | 第11页 |
2.元末明初吏治腐败则是惩贪制度确立的直接原因 | 第11-12页 |
3.朱元璋的自身经历也促成了《大诰》惩贪制度的确立 | 第12页 |
(二) 明《大诰》惩贪制度的指导思想 | 第12-14页 |
1.重典治国 | 第12-13页 |
2.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 第13页 |
3.执法以御民,用法而无私 | 第13-14页 |
(三) 《大诰》惩贪立法原则 | 第14-15页 |
1.罪刑法定原则 | 第14页 |
2.有限类推原则 | 第14页 |
3.连带责任原则 | 第14-15页 |
二、明《大诰》惩贪制度的内容特点 | 第15-20页 |
(一) 明《大诰》惩贪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明《大诰》惩贪制度的罪名规定 | 第15-16页 |
2.明《大诰》中惩贪制度的刑罚种类 | 第16-17页 |
(二) 明《大诰》惩贪制度的特点 | 第17-18页 |
1.条目繁多 | 第17页 |
2.用刑加重 | 第17页 |
3.警示作用 | 第17-18页 |
(三) 明《大诰》惩贪制度的社会效果 | 第18-20页 |
1.积极效果 | 第18-19页 |
2.消极效果 | 第19-20页 |
三、明《大诰》惩贪制度局限性及其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 第20-26页 |
(一) 明《大诰》惩贪制度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1.君主专制及特权思想 | 第20-21页 |
2.酷刑威慑及法外用刑 | 第21页 |
3.官官相护且渐不克终 | 第21页 |
(二) 明《大诰》惩贪失败的教训 | 第21-22页 |
1.摒弃特权 | 第21页 |
2.罪刑法定 | 第21-22页 |
3.分权制衡 | 第22页 |
(三) 明《大诰》惩贪制度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 第22-26页 |
1.扶扬正气及表彰廉吏 | 第22-23页 |
2.综合防治且侧重监察 | 第23页 |
3.依法治吏且重典惩贪 | 第23-24页 |
4.案例训导及先行告诫 | 第24页 |
5.刑伤重臣且不避亲贵 | 第24-25页 |
6.全民参与且空前普及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