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白描绘画特点及其重要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李公麟生平与作品介绍 | 第14-22页 |
2.1 李公麟生平简介 | 第14页 |
2.2 作品介绍 | 第14-20页 |
2.2.1 《临韦偃牧放图》 | 第15-16页 |
2.2.2 《免胄图》 | 第16-18页 |
2.2.3 《维摩天女图》 | 第18页 |
2.2.4 《维摩演教图》 | 第18-19页 |
2.2.5 归隐山林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李公麟白描绘画的独创性 | 第22-28页 |
3.1 自身绘画身份的特殊性 | 第22页 |
3.2 文人化元素在李公麟白描绘画中的具体体现 | 第22-26页 |
3.2.1 诗书画结合 | 第22-24页 |
3.2.2 以画寓意抒情 | 第24-25页 |
3.2.3 作品中的文人化元素 | 第25-26页 |
3.3 李公麟言行中的文人化倾向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李公麟白描绘画在宋代确立的原因 | 第28-35页 |
4.1 家族的熏陶 | 第28页 |
4.2 前代经验的积累 | 第28-29页 |
4.3 时代精神 | 第29-33页 |
4.3.1 社会背景 | 第29-31页 |
4.3.2 文人画思潮 | 第31-32页 |
4.3.3 时代精神对李公麟道释人物画的重要影响 | 第32-33页 |
4.3.4 人际交友 | 第33页 |
4.4 道家的思想传统 | 第33-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李公麟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第35-40页 |
5.1 历史地位 | 第35页 |
5.2 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 第35-36页 |
5.3 李公麟对绘画艺术的价值 | 第36-39页 |
5.3.1 对白描绘画艺术的确立的影响 | 第36-38页 |
5.3.2 李公麟对文人画艺术的发展 | 第38-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6 结语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