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 第10-11页 |
1.1.2 射频消融建模仿真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组织参数 | 第12页 |
1.2.2 温控消融模式 | 第12-13页 |
1.2.3 疗效评估 | 第13-14页 |
1.2.4 几何模型 | 第14页 |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2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建模仿真方法与软件 | 第16-19页 |
2.1 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及 AMIRA | 第16页 |
2.2 几何模型转化方法及 SOLIDWORKS | 第16-17页 |
2.3 有限元方法与有限元分析软件 COMSOL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RFA 几何模型构建方法 | 第19-23页 |
3.1 原始腹腔 CT 数据的选取 | 第19-20页 |
3.2 肝脏 CT 数据的分割 | 第20页 |
3.3 肝脏 CT 数据的重建 | 第20-21页 |
3.4 肝脏几何模型的转换 | 第21-22页 |
3.5 肝脏 RFA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4 温控 RFA 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23-29页 |
4.1 RFA 物理模型的构建 | 第23-24页 |
4.2 RFA 温控消融模式仿真实现 | 第24-28页 |
4.2.1 分段比例(P)控制算法实现温控模式仿真 | 第25-26页 |
4.2.2 比例积分(PI)控制算法实现温控模式仿真 | 第26-2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5 温控 RFA 仿真模型结果分析 | 第29-39页 |
5.1 恒定参数温控 RFA 模型温度与电压分析 | 第29-31页 |
5.1.1 消融结束时恒定参数温控 RFA 模型温度场与电压场 | 第29-30页 |
5.1.2 消融过程中恒定参数温控 RFA 模型最高温度与施加电压 | 第30-31页 |
5.2 恒定参数温控 RFA 模型热损伤界定 | 第31-35页 |
5.2.1 Arrhenius 方法 | 第31页 |
5.2.2 不同热损伤评估标准在界定最终消融区域上的对比 | 第31-32页 |
5.2.3 不同热损伤评估标准在界定最终消融体积上的对比 | 第32-33页 |
5.2.4 不同热损伤评估标准在界定消融区域发展上的对比 | 第33-35页 |
5.3 恒定组织参数下不同消融模式对消融的影响 | 第35-38页 |
5.3.1 不同消融模式对组织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5.3.2 不同消融模式对消融体积的影响 | 第36-3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6 RFA 疗效影响因素 | 第39-52页 |
6.1 变化的肝脏组织参数的设置 | 第39-41页 |
6.2 各组织参数单独变化对消融的影响 | 第41-44页 |
6.2.1 各组织参数单独变化对组织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6.2.2 各组织参数单独变化对电阻损耗的影响 | 第42-43页 |
6.2.3 各组织参数单独变化对消融体积的影响 | 第43-44页 |
6.3 多个组织参数共同变化对消融的影响 | 第44-47页 |
6.3.1 多个组织参数共同变化对消融区域发展的影响 | 第45-46页 |
6.3.2 多个组织参数共同变化对消融体积的影响 | 第46-47页 |
6.4 多个组织参数共同变化下不同消融模式对消融的影响 | 第47-51页 |
6.4.1 不同消融模式对组织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6.4.2 不同消融模式对电阻损耗的影响 | 第48-49页 |
6.4.3 不同消融模式对消融体积的影响 | 第49-50页 |
6.4.4 不同消融模式对消融区域发展的影响 | 第50-5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总结 | 第52-53页 |
7.2 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