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2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4-20页 |
1.1 心脏康复的定义与内涵 | 第15页 |
1.2 心脏运动康复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 抗阻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1.4 心脏康复教育 | 第17-18页 |
1.5 居家心脏康复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 研究目的及义 | 第2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3.1 操作性定义 | 第20-21页 |
3.2 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4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24-38页 |
1 研究设计 | 第24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2.1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2.2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2.3 退出标准 | 第24-25页 |
2.4 样本量计算 | 第25页 |
2.5 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 | 第25页 |
3 研究工具及测量指标 | 第25-27页 |
3.1 一般资料问卷 | 第25页 |
3.2 躯体功能的测量 | 第25-26页 |
3.3 生活质量的评定 | 第26-27页 |
4 干预方法及内容 | 第27-34页 |
4.1 干预组 | 第27-34页 |
4.2 对照组 | 第34页 |
5 资料收集 | 第34-35页 |
6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7 质量控制 | 第35-36页 |
7.1 干预前准备阶段 | 第35-36页 |
7.2 干预实施阶段 | 第36页 |
7.3 资料收集阶段 | 第36页 |
7.4 资料统计阶段 | 第36页 |
8 伦理原则 | 第36-38页 |
结果 | 第38-52页 |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 第38页 |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第38-40页 |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第38-39页 |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水平的比较 | 第39-40页 |
2.3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 | 第40页 |
3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躯体功能水平的影响 | 第40-46页 |
3.1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躯体功能得分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30秒手臂屈曲试验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10次坐-立体位实验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46-52页 |
4.1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 | 第46-50页 |
4.2 干预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CQQC得分的组内比较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61页 |
1 抗阻训练干预方案对居家冠心病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1.1 社区冠心病患者躯体功能改善的效果评价 | 第52页 |
1.2 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上肢肌肉力量 | 第52-53页 |
1.3 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 | 第53-54页 |
1.4 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耐力适能 | 第54-55页 |
1.5 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整体躯体功能的提升 | 第55-56页 |
2 干预对居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2.1 干预前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 第56-57页 |
2.2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的影响 | 第57页 |
2.3 干预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居家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干预效果分析 | 第58-61页 |
3.1 干预方案的可实施性 | 第58-59页 |
3.2 干预方案的可推广性 | 第59-60页 |
3.3 干预方案的安全性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61页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第61-63页 |
2.1 创新性 | 第61页 |
2.2 局限性 | 第61页 |
2.3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综述 | 第7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 | 第82-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