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之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页
第一章 司法认知制度的价值功能第11-19页
 第一节 司法认知的涵义与相关概念之比较第11-15页
  一、司法认知的涵义第11-13页
  二、司法认知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3-15页
 第二节 司法认知的特征第15-16页
  一、司法认知的主体特定第15-16页
  二、司法认知的对象客观、特定第16页
  三、司法认知的抗辩性第16页
 第三节 司法认知制度的价值功能第16-19页
  一、司法认知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第16-18页
  二、司法认知能够提高诉讼效率第18-19页
第二章 司法认知对象的比较研究第19-26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司法认知的对象第19-22页
  一、英国第19-20页
  二、美国第20-22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司法认知的对象第22-23页
  一、德国第22-23页
  二、日本第23页
  三、台湾地区第23页
 第三节 两大法系之归纳比较第23-26页
  一、立法形式的比较第23-24页
  二、诉讼模式的比较第24页
  三、司法认知对象的比较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现状之探析第26-31页
 第一节 我国司法认知的立法现状第26-28页
  一、司法认知的立法第26-27页
  二、司法认知的不足第27-28页
 第二节 我国司法认知的司法现状第28-29页
 第三节 我国司法认知现状的成因分析第29-31页
  一、认定事实的标准有失偏颇第29-30页
  二、诉讼模式的影响第30页
  三、我国法官的素质参差不齐第30-31页
  四、权力、行政机关的干预第31页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的建构第31-44页
 第一节 司法认知制度设置的可行性第31-33页
  一、实现司法公正与提高诉讼效率为司法认知制度的设立奠定了基础第31-33页
  二、诉讼模式的转变为司法认知的设立提供了环境支持第33页
 第二节 司法认知制度的设置第33-44页
  一、司法认知的立法第33-34页
  二、司法认知的对象第34-41页
  三、司法认知的效力第41页
  四、司法认知的程序第41-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