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简介 | 第11-13页 |
1.3 LDH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3.1 共沉淀法 | 第13-14页 |
1.3.2 水热合成法 | 第14页 |
1.3.3 离子交换法 | 第14-15页 |
1.3.4 微波合成法 | 第15页 |
1.3.5 焙烧重构法 | 第15页 |
1.4 LDH的应用 | 第15-25页 |
1.4.1 污染物吸附 | 第16-17页 |
1.4.2 电磁吸波 | 第17-19页 |
1.4.3 电化学 | 第19-24页 |
1.4.4 光功能材料 | 第24-25页 |
1.4.5 其它应用 | 第25页 |
1.5 NiFe-LDH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6-29页 |
2 NiFe-NO_3-LDH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 第29-4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 | 第29-32页 |
2.2.1 不同Ni、Fe比例NiFe-NO_3-LDH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2 不同Ni、Fe比例NiFe-NO_3-LDH的表征 | 第31页 |
2.2.3 NiFe-NO_3-LDH吸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2.3.1 NiFe-NO_3-LDH的结构、形貌、成分分析 | 第32-36页 |
2.3.2 NiFe-NO_3-LDH对甲基橙吸附 | 第36-43页 |
2.3.3 NiFe-NO_3-LDH对Cr(VI)吸附 | 第43-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3 NiFe-LDH及NiFe-MMO的吸波性能 | 第49-59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 | 第50-51页 |
3.2.1 NiFe–LDH和NiFe-MMO的制备及表征 | 第50页 |
3.2.2 NiFe-LDH和NiFe-MMO的电磁吸波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3.3.1 NiFe-LDH和NiFe-MMO的物理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3.3.2 NiFe-LDH和NiFe-MMO的电磁学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3.3.3 NiFe-LDH和NiFe-MMO的吸波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4 NiFe-CO_3-LDH纳米片阵列的制备及超电性能 | 第59-79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 | 第60-63页 |
4.2.1 不同Ni、Fe比例LDH纳米片阵列的制备 | 第61-62页 |
4.2.2 非对称电容器的制备 | 第62页 |
4.2.3 不同Ni、Fe比例LDH纳米片阵列的表征 | 第62页 |
4.2.4 NiFe-CO_3-LDH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6页 |
4.3.1 NiFe-CO_3-LDH纳米片阵列的结构、形貌、成分分析 | 第63-68页 |
4.3.2 NiFe-CO_3-LDH纳米片阵列的电化学性能 | 第68-73页 |
4.3.3 基于NiFe-CO_3-LDH纳米片阵列的非对称电容器 | 第73-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5 NiFe-CO_3-LDH纳米片阵列的葡萄糖传感性能 | 第79-89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实验 | 第80-81页 |
5.2.1 NiFe-CO_3-LDH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 第80页 |
5.2.2 NiFe-CO_3-LDH电极的电化学测试 | 第80-8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8页 |
5.3.1 NiFe-CO_3-LDH电极的葡萄糖检测性能 | 第81-86页 |
5.3.2 NiFe-CO_3-LDH电极的抗干扰、稳定性分析 | 第86-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9-9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6.2 创新点 | 第90-91页 |
6.3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21页 |
附录 | 第121-122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21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