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专利智能化管理模型的案源调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论文背景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页
    1.3 研究现状第9-15页
        1.3.1 案源调配智能化管理模型第9-13页
        1.3.2 基于MAS模型的案源调配系统第13-15页
    1.4 论文工作第15页
    1.5 论文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案源调配系统的需求分析第16-30页
    2.1 系统背景和目标第16-17页
    2.2 需求总体描述第17-23页
        2.2.1 业务描述及业务流程第17-21页
        2.2.2 需求总体分析第21-23页
    2.3 功能需求详述第23-27页
        2.3.1 案源调配需求详述第23页
        2.3.2 业务配置管理需求详述第23-25页
        2.3.3 审查周期管理需求详述第25页
        2.3.4 查询统计需求详述第25-27页
        2.3.5 监控预警需求详述第27页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第27-28页
        2.4.1 数据需求第27-28页
        2.4.2 性能需求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案源调配系统的设计第30-42页
    3.1 设计思路第30页
    3.2 系统体系结构第30-32页
    3.3 数据库设计第32-38页
    3.4 案源调配系统设计第38-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案源调配系统的实现第42-58页
    4.1 系统的物理设计第42页
    4.2 开发环境第42页
    4.3 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2-45页
        4.3.1 案源调配系统与E系统的接口第42-44页
        4.3.2 AJAX技术的实现第44-45页
    4.4 案源调配的实现第45-47页
        4.4.1 常规案件分配的实现方法第45-46页
        4.4.2 自主提案的实现方法第46页
        4.4.3 系统实现的功能第46-47页
    4.5 框架整合的实现第47-53页
        4.5.1 框架整合拟解决的问题第47页
        4.5.2 框架整合技术实施第47-53页
        4.5.3 框架整合的效果第53页
    4.6 Oracle 数据库高可用架构第53-56页
        4.6.1 数据库高可用架构拟解决的问题第53页
        4.6.2 高可用架构技术实施第53-56页
        4.6.3 高可用架构效果第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哥的贸易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锥形束CT下颌骨图像特征分析与个体识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