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 引言 | 第13-2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二、研究设计 | 第14-21页 |
| (一) 新教师就业市场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 (二) 研究问题 | 第20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三、研究过程 | 第21-23页 |
| (一) 资料搜集 | 第21-22页 |
| (二)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 四、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 第一章 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演变:从封闭到开放 | 第25-35页 |
| 一、师范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统一计划分配 | 第25-28页 |
| 二、中小学新教师来源途径由单一转向多元 | 第28-31页 |
| 三、新教师资源进入市场配置 | 第31-35页 |
| 第二章 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推进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35-57页 |
| 一、教师资格制度无法真正把关教师"准入资格" | 第35-40页 |
| (一) 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偏低 | 第38-39页 |
| (二) 教师资格考试专业辨识度不高 | 第39-40页 |
| (三) 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性不强 | 第40页 |
| 二、师范毕业生专业素质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真正认可 | 第40-53页 |
| (一) 师范院校专业定位出现偏差 | 第46-49页 |
| (二) 师范教育功能弱化 | 第49-53页 |
| 三、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与教师资格认证相脱离 | 第53-54页 |
| 四、师资需求预测机制缺乏 | 第54-57页 |
| 第三章 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完善:对策与建议(上) | 第57-82页 |
| 一、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强化教学专业内涵 | 第57-73页 |
| (一) 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学者的探索 | 第57-63页 |
| (二) 专业标准引领下的未来教师质量保障:来自国外的经验 | 第63-69页 |
| (三) 建构基于标准的课程发展思路 | 第69-73页 |
| 二、改革师资培养模式,深化教师专业教育 | 第73-82页 |
| (一) "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式尝试 | 第73-76页 |
| (二) 学科知识教育与教育专业训练相分离的教师教育经典模式 | 第76-80页 |
| (三) 走向分段式教师教育模式 | 第80-82页 |
| 第四章 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完善:对策与建议(下) | 第82-105页 |
| 一、增强教师资格制度专业性,严把教师入职标准 | 第82-94页 |
| (一) 注重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标准 | 第82-86页 |
| (二) 强化教师资格制度的准入控制与发展功能 | 第86-91页 |
| (三) 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功能 | 第91-94页 |
| 二、建立新教师供需市场预测机制,完善市场调节 | 第94-105页 |
| (一) 初步尝试引入具体师资供需调控方法 | 第94-97页 |
| (二) 科学运用教师供需预测模型 | 第97-104页 |
| (三) 厘清师资供需影响因素,建构科学预测模型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 后记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