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0页 |
1.1 问题引入 | 第19-22页 |
1.2 流域人类活动背景 | 第22-25页 |
1.2.1 长江流域水库化效应 | 第22-23页 |
1.2.2 长江流域HM污染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3 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简介 | 第25-30页 |
1.3.1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1.3.2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物的输入途径 | 第27-28页 |
1.3.3 元素的赋存形态及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4 常、微量元素物源示踪 | 第30-36页 |
1.4.1 常、微量元素物源示踪简介 | 第30-31页 |
1.4.2 沉积地球化学记录的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1.4.3 地球化学分区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1.4.4 移动泥及其物源示踪 | 第34-36页 |
1.5 REE物源示踪 | 第36-40页 |
1.5.1 REE物源示踪简介 | 第36-37页 |
1.5.2 REE物源示踪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1.5.3 研究区域REE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方法 | 第40-49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40-44页 |
2.1.1 研究区域水沙格局及洋流系统 | 第40-41页 |
2.1.2 移动泥和沉积柱站位分布 | 第41-4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44-49页 |
2.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44页 |
2.2.2 实验分析 | 第44-49页 |
第三章 长江水下三角洲A5-4沉积记录 | 第49-88页 |
3.1 定年和粒度结果 | 第49-52页 |
3.1.1 定年结果 | 第49-50页 |
3.1.2 粒度结果 | 第50-52页 |
3.2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记录特征 | 第52-74页 |
3.2.1 A5-4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52-65页 |
3.2.2 对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分段讨论 | 第65-70页 |
3.2.3 REE组成特征 | 第70-74页 |
3.3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记录对人类活动响应 | 第74-86页 |
3.3.1 常、微量元素组成沉积记录对流域水库化的响应 | 第74-77页 |
3.3.2 REE沉积记录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第77-79页 |
3.3.3 HM的沉积记录对人类活动活动污染物输入的响应 | 第79-86页 |
3.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东海和南黄海南部移动泥的地球化学分区研究 | 第88-134页 |
4.1 移动泥元素地球化学物源示踪研究 | 第88-114页 |
4.1.1 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 | 第88-98页 |
4.1.2 常、微量元素物源示踪研究 | 第98-111页 |
4.1.3 多学科物源示踪对比研究 | 第111-114页 |
4.2 移动泥的HM污染分析 | 第114-132页 |
4.2.1 移动泥中HM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14-124页 |
4.2.2 HM污染来源及控制因素分析 | 第124-126页 |
4.2.3 对人类活动污染物输入的示踪 | 第126-127页 |
4.2.4 研究区域的HM污染对比研究 | 第127-132页 |
4.3 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34-138页 |
5.1 结论 | 第134-137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61页 |
附录 | 第161-16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