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客车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再生制动技术概述 | 第11-17页 |
1.2.1 再生制动原理及能量回馈方式 | 第11-14页 |
1.2.2 再生制动的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 | 第14-16页 |
1.2.3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 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混合动力客车制动系统特性分析 | 第21-32页 |
2.1 样车及其再生制动系统结构 | 第21-24页 |
2.2 混合动力客车制动动力学分析 | 第24页 |
2.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特性分析 | 第24-28页 |
2.3.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3.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发电特性 | 第26-28页 |
2.4 超级电容特性分析 | 第28-31页 |
2.4.1 超级电容的结构和储能原理 | 第28-30页 |
2.4.2 超级电容模型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建立 | 第32-42页 |
3.1 传统汽车前、后轴制动力的分配 | 第32-33页 |
3.1.1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 第32-33页 |
3.1.2 成固定比值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 第33页 |
3.2 满足ECE法规的制动力分配方案 | 第33-36页 |
3.3 基于制动强度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36-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再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2-56页 |
4.1 ADVISOR仿真软件 | 第42-44页 |
4.1.1 ADVISOR软件介绍 | 第42-43页 |
4.1.2 ADVISOR中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43-44页 |
4.2 后驱型车辆仿真平台的开发 | 第44-48页 |
4.2.1 后驱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4.2.2 后驱型车辆仿真平台的开发 | 第45-48页 |
4.3 再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8-55页 |
4.3.1 整车模块 | 第48-49页 |
4.3.2 车轮/车轴模块 | 第49-51页 |
4.3.3 电动机模块 | 第51页 |
4.3.4 超级电容模块 | 第51-52页 |
4.3.5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块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再生制动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68页 |
5.1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指标 | 第56页 |
5.2 仿真工况的选择和嵌入 | 第56-57页 |
5.3 再生制动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64页 |
5.3.1 循环工况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5.3.2 制动工况下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5.4 影响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因素仿真分析 | 第64-67页 |
5.4.1 循环工况对再生制动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2 整车质量对再生制动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3 电动机功率对再生制动的影响 | 第66页 |
5.4.4 主减速器传动比对再生制动的影响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