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全光场多视角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全光场相机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超分辨率重建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全光场相机和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理论第20-29页
    2.1 光场成像的基本理论第20-22页
        2.1.1 光场的参数化表示第20-21页
        2.1.2 光场信息的获取方式第21-22页
    2.2 全光场相机的基础理论第22-24页
    2.3 超分辨率重建基本理论第24-27页
        2.3.0 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前提第24-25页
        2.3.1 超分辨率重建问题的不适定性第25-26页
        2.3.2 超分辨率重建的一般步骤第26-27页
    2.4 全光场图像的亚像素位移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MAP全光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第29-51页
    3.1 全光场多视角图像的渲染第29-35页
        3.1.1 全光场图像渲染的基本理论第29-30页
        3.1.2 传统全光场相机的渲染第30-32页
        3.1.3 聚焦型全光场相机的渲染第32-35页
    3.2 MAP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原理第35-40页
        3.2.1 贝叶斯定理第35-36页
        3.2.2 MAP算法推导第36页
        3.2.3 随机场模型简介第36-39页
        3.2.4 MAP目标函数求解第39-40页
    3.3 基于MAP总变分全光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第40-46页
        3.3.1 全光场图像的降质模型第40-41页
        3.3.2 全光场图像的深度信息第41-43页
        3.3.3 基于MAP全光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代价函数第43-45页
        3.3.4 目标函数求解第45-46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3.4.1 评价标准第46-47页
        3.4.2 实验设置第47-48页
        3.4.3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边缘保持的加权BDTV全光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第51-57页
    4.1 BDTV模型第51-52页
    4.2 改进的加权全光场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第52-53页
        4.2.1 自适应加权数据项算法原理第52页
        4.2.2 加权的全光场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第52-53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56页
        4.3.1 实验设置第53页
        4.3.2 本章重建算法实验结果分析第53-54页
        4.3.3 两种重建算法的实验结果对比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5.1 论文总结第57页
    5.2 工作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边缘检测的非局部均值图像去噪算法
下一篇:基于HOG和粒子滤波的行人检测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