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7-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表型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B细胞功能 | 第14-6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36页 |
1 材料 | 第16-22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6-1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7-21页 |
1.3 主要器材及仪器 | 第21-22页 |
2 方法 | 第22-36页 |
2.1 UC-MSCs的分离、纯化和表型鉴定 | 第22-23页 |
2.2 UC-MSCs的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 | 第23页 |
2.3 UC-MSCs的CM-Dil预染 | 第23页 |
2.4 UC-MSCs的IL-6 shRNA慢病毒感染和筛选 | 第23-24页 |
2.5 动物模型的构建、分组和处理 | 第24-25页 |
2.6 血液和组织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第25页 |
2.7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骨髓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造模 | 第25-27页 |
2.8 THP-1细胞培养及造模 | 第27页 |
2.9 免疫荧光染色 | 第27-28页 |
2.10 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 第28-32页 |
2.11 免疫印迹实验(WB) | 第32-34页 |
2.12 细胞流式分析 | 第34-35页 |
2.13 统计学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60页 |
1 T2D小鼠模型鉴定 | 第36-37页 |
2 UC-MSCs鉴定 | 第37-39页 |
3 UC-MSCs输注改善血糖稳态,保护胰岛功能 | 第39-42页 |
4 UC-MSCs输注促进B细胞增殖能力恢复,抑制其凋亡 | 第42-43页 |
5 UC-MSCs输注后可归巢至受损胰岛,但胰岛内未见IPC形成 | 第43页 |
6 UC-MSCs输注抑制MCP-1表达,但对巨噬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 | 第43-45页 |
7 UC-MSCs输注可诱导胰岛中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 | 第45-49页 |
8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鉴定 | 第49-50页 |
9 UC-MSCs体外诱导巨噬细胞表型由M1向M2方向极化 | 第50-54页 |
10 UC-MSCs分泌IL-6诱导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 | 第54-56页 |
11 UC-MSCs经IL-6敲减处理后体内诱导M2型巨噬细胞效应降低,T2D治疗效应降低 | 第56-58页 |
12 UC-MSCs分泌MCP-1联合IL-6诱导巨噬细胞表型向M2方向极化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第二部分: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和对2型糖尿病小鼠巨噬细胞表型的调节 | 第64-88页 |
前言 | 第64-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1 材料 | 第6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5页 |
1.3 主要器材及仪器 | 第65页 |
2 方法 | 第65-67页 |
2.1 UC-MSCs的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 | 第65页 |
2.2 UC-MSCs的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 | 第65-66页 |
2.3 UC-MSCs的CM-Dil染色 | 第66页 |
2.4 动物模型的构建、分组和处理 | 第66页 |
2.5 血液和组织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第66页 |
2.6 免疫荧光染色 | 第66页 |
2.7 HE染色 | 第66页 |
2.8 脂肪组织蛋白提取及免疫印迹实验(WB) | 第66-67页 |
2.9 脾脏巨噬细胞的流式分析 | 第67页 |
2.10 统计学分析 | 第67页 |
结果 | 第67-85页 |
1 T2D小鼠模型鉴定及UC-MSCs表型鉴定 | 第67页 |
2 静脉输注UC-MSCs在T2D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中的归巢 | 第67-77页 |
3 UC-MSCs输注降低T2D小鼠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 | 第77-78页 |
4 UC-MSCs输注降低T2D小鼠血清肝酶、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 第78-79页 |
5 UC-MSCs输注对T2D小鼠脂肪、肝脏、骨骼肌中巨噬细胞的调节 | 第79-82页 |
6 UC-MSCs输注对T2D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调节 | 第82-85页 |
讨论 | 第85-88页 |
结论 | 第88页 |
全文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文献综述 | 第96-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