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三氧化二砷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 三氧化二砷抗癌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1 三氧化二砷诱导癌细胞分化 | 第10-11页 |
1.2.2 三氧化二砷诱导癌细胞凋亡 | 第11页 |
1.2.3 三氧化二砷导致的细胞内自由基增加 | 第11页 |
1.2.4 三氧化二砷抑制NF κ B | 第11页 |
1.3 三氧化二砷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1 三氧化二砷对肝肾的毒性 | 第12页 |
1.3.2 三氧化二砷的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 | 第12页 |
1.4 粉防己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4.1 粉防己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第13页 |
1.4.2 抗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 | 第13-14页 |
1.4.3 降血压作用 | 第14页 |
1.4.4 粉防己碱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14页 |
1.4.5 粉防己碱对消化系统的保护作用 | 第14-15页 |
1.4.6 粉防己碱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15-16页 |
1.4.7 粉防己碱的抗肿瘤作用 | 第16-18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8-20页 |
第3章 粉防己碱增强三氧化二砷抗癌作用的研究 | 第20-34页 |
3.1 仪器及材料 | 第20页 |
3.1.1 仪器 | 第20页 |
3.1.2 试剂 | 第20页 |
3.1.3 细胞系 | 第2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20-21页 |
3.2.2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1页 |
3.2.3 药物协同作用研究 | 第21页 |
3.2.4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 | 第21页 |
3.2.5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 | 第21-22页 |
3.2.6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变化 | 第22页 |
3.2.7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2-31页 |
3.3.1 粉防己碱和三氧化二砷联用时抗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增强 | 第22-24页 |
3.3.2 粉防己碱增强三氧化二砷抗癌作用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 第24页 |
3.3.3 粉防己碱和三氧化二砷联用抗癌时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 第24-25页 |
3.3.4 粉防己碱增强三氧化二砷导致的细胞凋亡和坏死 | 第25页 |
3.3.5 粉防己碱联用三氧化二砷导致的细胞周期变化 | 第25-31页 |
3.4 讨论 | 第31-32页 |
3.5 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粉防己碱降低三氧化二砷导致的心脏毒性的研究 | 第34-44页 |
4.1 仪器和材料 | 第34页 |
4.1.1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4.1.2 试剂 | 第34页 |
4.1.3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4.1.4 饲养条件 | 第3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4.2.1 实验动物处理 | 第34-35页 |
4.2.2 观测小鼠心电图情况 | 第35页 |
4.2.3 小鼠心脏及血液取材 | 第35页 |
4.2.4 检测血清中的ASL及ALT含量 | 第35-36页 |
4.2.5 制作并观察小鼠心脏HE石蜡切片 | 第36页 |
4.2.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4.3.1 小鼠心电图分析 | 第37-39页 |
4.3.2 小鼠血清内谷草转氨酶(AST/GOT)及谷丙转氨酶(ALT/GPT)含量分析 | 第39-40页 |
4.3.3 小鼠心脏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 | 第40页 |
4.4 讨论 | 第40-42页 |
4.5 小结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