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 水体中除磷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化学沉淀法 | 第11-13页 |
1.2.2 生物法 | 第13页 |
1.2.3 吸附法 | 第13-15页 |
1.3 类水滑石及其吸附磷酸盐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类水滑石结构与性质 | 第15-17页 |
1.3.2 类水滑石吸附水中磷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 实验常用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3.1 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2 类水滑石的结构表征 | 第22页 |
2.3.3 ZnAl类水滑石吸附水中磷酸根的静态吸附实验 | 第22-23页 |
2.3.4 ZnAl类水滑石颗粒吸附水中磷酸根的动态吸附实验 | 第23-24页 |
2.3.5 水样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 类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 第25-33页 |
3.1 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 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表征 | 第26-32页 |
3.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27页 |
3.2.2 类水滑石红外(FT-IR)分析 | 第27-28页 |
3.2.3 类水滑石金属组成成分分析(ICP) | 第28页 |
3.2.4 类水滑石表面形貌分析(SEM) | 第28-29页 |
3.2.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BET) | 第29-31页 |
3.2.6 Zeta电位分析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类水滑石吸附水中磷的研究 | 第33-52页 |
4.1 类石滑石粉末和颗粒吸附磷的动力学研究 | 第33-36页 |
4.2 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等温吸附磷的研究 | 第36-38页 |
4.3 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吸附磷的热力学研究 | 第38-39页 |
4.4 类水滑石颗粒吸附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40页 |
4.4.1 pH对类水滑石颗粒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4.4.2 共存离子对ZnAl类水滑石颗粒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 载磷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吸附磷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40-45页 |
4.5.1 载磷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XRD分析 | 第40-41页 |
4.5.2 载磷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FT-IR分析 | 第41-42页 |
4.5.3 载磷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XPS分析 | 第42-43页 |
4.5.4 载磷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的表面形貌及EDS能谱分析 | 第43-44页 |
4.5.5 类水滑石粉末和颗粒吸附水中磷的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4.6 类水滑石吸附处理含磷污水的应用前景分析 | 第45-50页 |
4.6.1 类水滑石与其他吸附材料的磷吸附性能比较研究 | 第45-46页 |
4.6.2 类水滑石颗粒磷吸附连续流实验 | 第46-47页 |
4.6.3 ZnAl类水滑石颗粒的磷解吸及再生 | 第47-49页 |
4.6.4 类水滑石吸附回收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磷的应用前景分析 | 第49-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