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7页 |
1.1 黏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10-15页 |
1.1.1 黏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树脂 | 第10-12页 |
1.1.2 黏土聚合物纳米复合凝胶 | 第12-15页 |
1.2 凹凸棒黏土的结构与特性 | 第15-18页 |
1.2.1 凹凸棒黏土的结构 | 第15-16页 |
1.2.2 凹凸棒石黏土的理化性质 | 第16-18页 |
1.3 凹凸棒/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物理共混 | 第18-19页 |
1.3.2 原位聚合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原位本体聚合凹凸棒/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凝胶和热性能 | 第27-40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2.2 ATP/PS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28-29页 |
2.2.3 分析与表征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有机功能化凹凸棒土 | 第29-30页 |
2.3.2 ATP/PS纳米复合材料 | 第30-33页 |
2.3.3 凝胶机理 | 第33-35页 |
2.3.4 ATP-PS凝胶 | 第35-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表面氧化还原自由基聚合制备高粘土含量凹凸棒/聚丙烯酸纳米复合凝胶 | 第40-51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3.2.2 ATP/PAA纳米复合凝胶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3 分析与表征 | 第42页 |
3.2.4 亚甲基蓝吸附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3.1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3-44页 |
3.3.2 红外分析 | 第44-45页 |
3.3.3 热失重分析 | 第45-46页 |
3.3.4 吸附性能 | 第46-47页 |
3.3.5 产品的分离 | 第47-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以双功能化凹凸棒纳米棒晶制备凹凸棒/聚丙烯酸纳米复合凝胶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4.2.2 ATP/PAA纳米复合微凝胶的制备 | 第52-53页 |
4.2.3 分析与表征 | 第53页 |
4.2.4 亚甲基蓝吸附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4.3.1 不同反应条件对ATP/PAA复合凝胶含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4.3.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7-58页 |
4.3.3 红外分析 | 第58-59页 |
4.3.4 吸附性能 | 第59-60页 |
4.3.5 产品的分离 | 第60-61页 |
4.4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