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设计及有限元模拟分析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符号说明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国内外秸秆利用经验 | 第10-15页 |
| 1.1.1 保护性耕作 | 第10-11页 |
| 1.1.2 秸秆发电 | 第11-12页 |
| 1.1.3 秸秆饲料 | 第12-13页 |
| 1.1.4 秸秆的热化学转化 | 第13-14页 |
| 1.1.5 秸秆的水解转化 | 第14-15页 |
| 1.2 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1.3.3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 2 秸秆的化学结构组成和热裂解机理 | 第26-32页 |
| 2.1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组成和热裂解机理 | 第26-27页 |
| 2.1.1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 第26页 |
| 2.1.2 纤维素的热裂解机理 | 第26-27页 |
| 2.2 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组成和热裂解机理 | 第27-29页 |
| 2.2.1 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 第28页 |
| 2.2.2 半纤维素的热裂解机理 | 第28-29页 |
| 2.3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组成和热裂解机理 | 第29-31页 |
| 2.3.1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 第29-30页 |
| 2.3.2 木质素的热裂解机理 | 第30-31页 |
| 2.4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特点和工艺要求 | 第31-32页 |
| 2.4.1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特点 | 第31页 |
| 2.4.2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需要满足的工艺要求 | 第31-32页 |
| 3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系统设计 | 第32-51页 |
| 3.1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 | 第32-34页 |
| 3.1.1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设计思路 | 第32-33页 |
| 3.1.2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 3.2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34-51页 |
| 3.2.1 秸秆进料组件的设计 | 第34-40页 |
| 3.2.2 炭化炉组件的设计 | 第40-50页 |
| 3.2.3 炭化物出料组件的设计 | 第50-51页 |
| 4 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1-66页 |
| 4.1 有限单元法和ANSYS软件简介 | 第51页 |
| 4.2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分析 | 第51-60页 |
| 4.2.1 进料螺旋的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 4.2.2 炭化炉物料输送外螺旋结构分析 | 第54-56页 |
| 4.2.3 过滤后螺旋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 4.2.4 防结碳介质回收内螺旋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 4.2.5 机架的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 4.3 炭化炉电磁加热分析 | 第60-63页 |
| 4.4 炭化炉的温度分布 | 第63-64页 |
| 4.5 炭化炉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64-66页 |
| 5 秸秆连续炭化装置的结构优化 | 第66-71页 |
| 5.1 过滤后螺旋结构的优化 | 第66-69页 |
| 5.2 机架结构的优化 | 第69-7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4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 2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