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徐景藩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经验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0-21页
    1、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第10-15页
        1.1 流行病学研究第10页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10-13页
        1.3 治疗现状第13-15页
    2、祖国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第15-21页
        2.1 病名第15-16页
        2.2 病因病机第16-17页
        2.3 辨证分型第17-18页
        2.4 治疗研究第18-21页
第二部分 徐景藩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经验第21-46页
    1、证分三型,执简驭繁第21页
        1.1 中虚气滞证第21页
        1.2 肝胃不和证第21页
        1.3 胃阴不足证第21页
    2、中虚气滞,重视升降第21-23页
        2.1 脾虚为本,气滞为标第21-22页
        2.2 健脾益气,理气导滞第22页
        2.3 用药讲究,刚柔相济第22-23页
        2.4 治疗要点,注重升降第23页
    3、肝胃不和,重在畅调第23-26页
        3.1 肝胃相邻,木盛克土第23-24页
        3.2 疏肝和胃,调畅为要第24页
        3.3 配伍得当,增强疗效第24-26页
    4、胃阴不足,治当细辨第26-29页
        4.1 病因多端,病机复杂第26-27页
        4.2 辨证之要,重在察舌第27页
        4.3 甘凉濡润,治疗大法第27-28页
        4.4 滋阴养胃,胃喜为补第28页
        4.5 养阴理气,勿过香燥第28-29页
        4.6 养阴清热,勿过苦寒第29页
        4.7 养阴生津,稍佐甘温第29页
    5、胃腑湿邪,常有兼杂第29-35页
        5.1 化湿之法,各有不同第30-32页
        5.2 胃中有湿,温药和之第32页
        5.3 阴虚夹湿,治当兼顾第32-33页
        5.4 化湿之药,用须斟酌第33-35页
    6、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第35-39页
        6.1. 胃居膈下,血病易见第36页
        6.2 症候表现,突出舌诊第36-37页
        6.3 临床应用,相兼而施第37页
        6.4 经验用药,各有所长第37-39页
    7、腹部切诊,有助辨证第39页
    8、生活调摄,心理疏导第39-40页
    9、典型病例第40-45页
    10、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附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的减毒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吐鲁番出土中医药文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