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改造加固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1.3 叠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3.1 国外叠合结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内叠合结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凿孔叠合”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案 | 第15-23页 |
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15-20页 |
2.1.1 试件概况 | 第15页 |
2.1.2 试件设计 | 第15-18页 |
2.1.3 试件制作 | 第18-20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20-22页 |
2.2.1 加载方案 | 第20-21页 |
2.2.2 测试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42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23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3.3.1 破坏过程描述 | 第24-35页 |
3.3.2 “凿孔叠合”加固前后构件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3.3.3 叠合面粘结性能 | 第37-38页 |
3.3.4 构件中钢筋、混凝土应变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 ABAQUS 软件的有限元模拟 | 第42-59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ABAQUS 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42页 |
4.3 塑性损伤模型简介 | 第42-50页 |
4.3.1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简述 | 第42-43页 |
4.3.2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力学性能介绍 | 第43-45页 |
4.3.3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配筋方法 | 第45页 |
4.3.4 拉伸损伤系数 | 第45-47页 |
4.3.5 压缩损伤系数 | 第47-48页 |
4.3.6 损伤系数和刚度恢复参数定义 | 第48页 |
4.3.7 混凝土塑性 | 第48-50页 |
4.4 混凝土预应力模拟介绍 | 第50-51页 |
4.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4.6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4.6.1 挠度分析 | 第53-56页 |
4.6.2 应力应变分析 | 第56-58页 |
4.7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试验构件受力性能 | 第59-78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承载力分析 | 第60-67页 |
5.2.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 第60-61页 |
5.2.2 正截面抗裂承载力 | 第61-63页 |
5.2.3 构件正截面裂缝宽度 | 第63-65页 |
5.2.4 构件变形 | 第65-67页 |
5.3 叠合面抗剪切能力分析 | 第67-73页 |
5.3.1 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剪应力 | 第67-68页 |
5.3.2 “凿孔叠合”加固空心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应力分析 | 第68-71页 |
5.3.3 “凿孔叠合”加固方法抗剪切分析 | 第71-73页 |
5.4 二次受力承载力分析 | 第73-77页 |
5.4.1 截面简化及基本假定 | 第74-75页 |
5.4.2 极限状态时的应力应变分布特征 | 第75-76页 |
5.4.3 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6-77页 |
5.4.4 3号~11 号构件二次受力分析 | 第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