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1.1 前言 | 第13-24页 |
1.1.1 中性笔及中性墨水的简介 | 第13-14页 |
1.1.2 中性笔产品优势所在 | 第14页 |
1.1.3 国内外中性笔及墨水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1.1.4 中性墨水的研发现状 | 第15-17页 |
1.1.5 中性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17-22页 |
1.1.6 中性墨水制备工艺过程 | 第22-24页 |
1.2 中性墨水制备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原理 | 第24-32页 |
1.2.1 炭黑颗粒在色浆中的分散稳定机理 | 第24-27页 |
1.2.2 中性墨水流变特性 | 第27-30页 |
1.2.3 中性墨水的润滑机理 | 第30-31页 |
1.2.4 中性墨水的剪切变稀及触变性机理 | 第31-32页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2-35页 |
1.3.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32页 |
1.3.2 课题研究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32-33页 |
1.3.3 课题中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HLB值对炭黑色浆分散稳定性影响 | 第35-47页 |
2.1 前言 | 第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5-36页 |
2.2.2 炭黑色浆的制备 | 第36页 |
2.2.3 炭黑润湿效果的测定 | 第36-37页 |
2.2.4 色浆分散性能测定 | 第37-38页 |
2.2.5 色浆分散稳定性测定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2.3.1 水性炭黑颜料色浆的分散行为分析 | 第38-39页 |
2.3.2 表面活性剂对炭黑的润湿作用 | 第39-40页 |
2.3.3 表面活性剂对炭黑分散行为的影响 | 第40-42页 |
2.3.4 表面活性剂对水性炭黑色浆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5 表面活性剂影响炭黑分散稳定性机理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功能助剂对中性墨水流变性的影响 | 第47-61页 |
3.1 前言 | 第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7-48页 |
3.2.2 中性墨水的制备 | 第48页 |
3.2.3 中性墨水流变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3.3.1 增稠剂TT-615和TT-935单独和复配使用对墨水流变的影响 | 第49-54页 |
3.3.2 炭黑添加量对墨水流变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3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墨水流变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4 中性墨水的流变调节过程机理分析 | 第57-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流变性和稳定性影响 | 第61-73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4.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1页 |
4.2.2 中性墨水的调制 | 第61页 |
4.2.3 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测定 | 第61-62页 |
4.2.4 中性墨水稳定性的测定 | 第62页 |
4.2.5 表面活性剂的流变调节能力的表征 | 第62页 |
4.2.6 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对界面张力降低能力的表征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4.3.1 添加单一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2 添加单一和复配HLB值的表面活性剂流变调节能力对比 | 第66-67页 |
4.3.3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67-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温度和pH值对中性墨水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73-83页 |
5.1 前言 | 第7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5.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3页 |
5.2.2 中性墨水的调制 | 第73-74页 |
5.2.3 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测定 | 第74页 |
5.2.4 中性墨水稳定性的测定 | 第7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5.3.1 温度对中性墨水流变性的影响 | 第74-78页 |
5.3.2 温度对中性墨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5.3.3 pH值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4 pH值对中性墨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83-8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3-85页 |
6.2 创新点 | 第85页 |
6.3 今后的工作建议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