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1-22页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11-15页 |
1.1 病名溯源 | 第11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1.3 治则治法 | 第13-15页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22页 |
2.1 病因病理 | 第15-19页 |
2.2 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 | 第19-20页 |
2.3 临床治疗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3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2. 临床资料 | 第22-24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3-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1 对照组 | 第24页 |
3.2 治疗组 | 第24-25页 |
3.3 注意事项 | 第25页 |
3.4 疗程与随访 | 第25页 |
3.5 观察指标 | 第25页 |
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6页 |
6. 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26-30页 |
6.1 正态性检验结果 | 第26-27页 |
6.2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7页 |
6.3 干预前两组HCG、P、PAPPA、TSH、FT4及证候评分比较 | 第27-28页 |
6.4 治疗组干预前后患者的HCG、P、PAPPA、TSH、FT4及证候评分比较 | 第28页 |
6.5 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的HCG、P、PAPPA、TSH、FT4及证候评分比较 | 第28-29页 |
6.6 干预后两组的间HCG、P、PAPPA、TSH、FT4及证候评分比较 | 第29页 |
6.7 两组治疗前后TPOAb抗体均为阴性 | 第29页 |
6.8 治疗后综合疗效评定 | 第29-30页 |
6.9 妊娠结局评定(早产与否) | 第30页 |
7. 不良事件处理与安全性观察 | 第30页 |
8. 结果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2-36页 |
1. 立论依据 | 第32-33页 |
1.1 脾肾两虚为本 | 第32页 |
1.2 胎盘相关功能的不足是导致流产的关键因素 | 第32-33页 |
2. 作用机制及方药 | 第33页 |
3. 益肾健脾之护胎饮 | 第33-34页 |
4. 单用地屈孕酮为对照组的依据 | 第34页 |
5. PAPPA的相关研究 | 第34页 |
6. 益肾健脾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减的疗效机制探讨 | 第34-35页 |
6.1 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 第34页 |
6.2 对亚临床甲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6.3 对胎盘相关功能的影响 | 第35页 |
7. 不足和展望 | 第35-36页 |
7.1 不足 | 第35页 |
7.2 展望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文中常用术语及英文缩写词表 | 第41-42页 |
临床观察表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