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缩略词表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9-11页 |
1.1.1 作图亲本的选择 | 第9-10页 |
1.1.2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0-11页 |
1.1.3 群体的选择 | 第11页 |
1.2 遗传标记 | 第11-12页 |
1.3 甘蓝类作物常用的DNA分子标记 | 第12-14页 |
1.3.1、RFLP标记 | 第12页 |
1.3.2、RAPD标记 | 第12-13页 |
1.3.3、AFLP标记 | 第13页 |
1.3.4、SSR标记 | 第13页 |
1.3.5、EST标记 | 第13-14页 |
1.3.6、InDel标记 | 第14页 |
1.3.7、SNP标记 | 第14页 |
1.4 基因定位 | 第14-16页 |
1.4.1 数量性状 | 第14-15页 |
1.4.2 QTL定位的原理 | 第15页 |
1.4.3 QTL定位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1.5 芸薹属作物抽薹性状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1 抽薹性状传统的遗传学研究 | 第17页 |
1.5.2 抽薹开花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7-18页 |
1.6 结实性相关性状分析 | 第18-24页 |
1.6.1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S基因的研究 | 第19页 |
1.6.2 SLG基因 | 第19-20页 |
1.6.3 SRK基因 | 第20页 |
1.6.4 SCR/SP11基因 | 第20页 |
1.6.5 自交不亲和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1.6.6 甘蓝类作物S单元型鉴定方法 | 第21-24页 |
1.7 甘蓝类作物S单元型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抽薹性状的定位 | 第25-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1 双亲及作图群体的构建 | 第25页 |
2.1.2 田间抽薹性状调查方法 | 第25页 |
2.1.3 引物的筛选 | 第25-26页 |
2.1.4 总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2.1.5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27页 |
2.1.6 10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配方及操作步骤 | 第27-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2.2.1 SSR与InDel分子标记筛选及RIL群体分析 | 第29页 |
2.2.2 分子标记在群体上的应用效果 | 第29-30页 |
2.2.3 条带的统计及数据整理 | 第30-33页 |
2.2.4 甘蓝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3页 |
2.2.5 偏分离标记与分析 | 第33-34页 |
2.2.6 表型变异及遗传分析 | 第34-35页 |
2.3 抽薹时间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 第35-37页 |
2.3.1 QTL的命名 | 第35页 |
2.3.2 QTL定位及分析 | 第35-37页 |
2.4 讨论 | 第37-39页 |
2.4.1 甘蓝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7页 |
2.4.2 抽薹时间性状的QTL定位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自交不亲和的鉴定及分析 | 第39-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3.1.1 材料 | 第39-41页 |
3.1.2 甘蓝自交不亲和S单倍型分析 | 第41-42页 |
3.1.3 引物的设计 | 第42-43页 |
3.1.4 总DNA的提取 | 第43页 |
3.1.5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43-44页 |
3.1.6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44页 |
3.1.7 目的片段的回收、克隆 | 第44-45页 |
3.1.8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45页 |
3.1.9 SRK15引物的验证 | 第45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3.2.1 S基因引物在甘蓝材料中的扩增 | 第45页 |
3.2.2 S基因简并引物特异性的扩增 | 第45-46页 |
3.2.3 S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 | 第46页 |
3.2.4 S15SPF/R的验证 | 第46-47页 |
3.2.5 S15单倍型的鉴定与分析 | 第47-48页 |
3.2.6 S33单倍型的鉴定及分析 | 第48-49页 |
3.2.7 S28单倍型的鉴定及分析 | 第49-50页 |
3.2.8 S45单倍型的鉴定及分析 | 第50-51页 |
3.2.9 其他单倍型的鉴定及分析 | 第51-53页 |
3.3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4.1 抽薹性状的定位 | 第55页 |
4.2 甘蓝S单元型的快速鉴定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