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损害补偿的社会化路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环境损害补偿的困境 | 第11-14页 |
(一) “环境损害”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二) 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局限性 | 第12-14页 |
二、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的价值及其适用范围 | 第14-16页 |
(一) 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的价值 | 第14-15页 |
(二) 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的适用范围 | 第15-16页 |
三、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的途径 | 第16-24页 |
(一)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 第16-19页 |
1、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 第17页 |
2、德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 第17-18页 |
3、法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 第18-19页 |
(二) 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基金制度 | 第19-21页 |
1、美国的超级基金制度 | 第20页 |
2、日本的公害补偿基金制度 | 第20-21页 |
(三) 财务保证制度 | 第21-22页 |
(四) 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四、我国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的制度选择 | 第24-32页 |
(一) 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主 | 第24-28页 |
1、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2、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 第26-28页 |
(二) 以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为补充 | 第28-30页 |
1、我国环境损害补偿基金的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2、我国环境损害基金的制度设计 | 第29-30页 |
(三) 我国环境损害补偿社会化制度的内部协调适用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个人简历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