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递物流业治安管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寄递物流业治安管控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寄递物流业的内涵和特点 | 第11-14页 |
一、寄递物流业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寄递物流业的特点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寄递物流业治安管控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一、社会控制理论 | 第14-15页 |
二、破窗效应理论 | 第15-16页 |
三、治理理论 | 第16页 |
第三节 对寄递物流业治安管控的意义 | 第16-19页 |
一、防止利用该行业进行违法犯罪 | 第16-17页 |
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 第17页 |
三、促使公安机关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 第17-18页 |
四、保障寄递物流业健康发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寄递物流业存在的治安问题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利用寄递物流渠道引发的治安问题 | 第19-21页 |
一、寄递违禁品 | 第19-20页 |
二、寄递危险品 | 第20-21页 |
三、寄递假冒伪劣产品 | 第21页 |
第二节 寄递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引发的治安问题 | 第21-25页 |
一、未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引起的治安问题 | 第21-22页 |
二、企业从业人员利用岗位便利实施违法犯罪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寄递物流业的特殊性引发的其他治安问题 | 第25-28页 |
一、犯罪分子通过假冒身份实施的犯罪 | 第25页 |
二、寄递物品丢失引发的治安纠纷 | 第25-26页 |
三、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寄递物流业存在治安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寄递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8-30页 |
一、现有法律的系统性不足 | 第28-29页 |
二、部分法律条文滞后 | 第29页 |
三、部分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 第29页 |
四、治安管控的法律依据位阶较低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职能部门监管未形成合力 | 第30-32页 |
一、邮政部门的治安管理协调职能有限 | 第30-31页 |
二、公安机关的监管职权有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寄递物流企业未严格落实法律规定 | 第32-34页 |
一、安全设施不健全 | 第32页 |
二、安全防范制度不落实 | 第32-33页 |
三、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完善寄递物流业治安管控的构想 | 第34-39页 |
第一节 完善寄递物流业管理法律体系 | 第34-35页 |
一、注重立法的系统性与专门性 | 第34页 |
二、通过实施细则提升可操作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合理配置监管部门职责 | 第35-36页 |
一、明确和细化邮政部门监管职责 | 第35页 |
二、赋予公安机关相应的监管职权 | 第35-36页 |
三、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 | 第36页 |
第三节 严格督促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一、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 第36页 |
二、督促寄递物流企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 第36-37页 |
第四节 通过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 | 第37-38页 |
一、成立全国统一的寄递物流行业协会 | 第37页 |
二、制定行业规范以实现行业自律 | 第37-38页 |
第五节 引导公众参与行业监管 | 第38-39页 |
一、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 第38页 |
二、主动配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