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胶粘剂工业论文--各种性能胶粘剂论文

近红外线吸收性滤光膜用压敏胶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9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研究发展历程第17-20页
        1.2.1 丙烯酸酯压敏胶发展历程第17-18页
        1.2.2 平板显示技术及平板显示器用滤光膜发展历程第18-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1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2 平板显示技术研究现状第21页
        1.3.3 光学滤光膜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4 光学压敏胶研究现状第22-25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5-27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原理第29-40页
    2.1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单体构成第29-31页
        2.1.1 丙烯酸酯压敏胶单体分类第29-30页
        2.1.2 丙烯酸酯压敏胶单体性质第30-31页
    2.2 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第31-33页
        2.2.1 共聚物组成影响第31页
        2.2.2 共聚物结构影响第31页
        2.2.3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影响第31-32页
        2.2.4 交联影响第32-33页
    2.3 压敏胶的特性及测试技术第33-38页
        2.3.1 压敏胶的基础黏附特性第33-34页
        2.3.2 压敏胶的理化特性第34-35页
        2.3.3 压敏胶的抗剥离特性第35-36页
        2.3.4 压敏胶的初黏特性第36-37页
        2.3.5 压敏胶的抗蠕变特性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过程第40-42页
        3.2.1 实验用原材料及试剂第40-41页
        3.2.2 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第41页
        3.2.3 实验操作过程第41-42页
    3.3 压敏胶性能测定及表征第42-45页
        3.3.1 外观的检测第42页
        3.3.2 固体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3.3 胶液黏度的测定第42-43页
        3.3.4 剥离强度的测定第43-44页
        3.3.5 初黏力的测定第44页
        3.3.6 持黏力的测定第44-45页
    3.4 实验配方的选择第45-48页
        3.4.1 单体配比第45页
        3.4.2 引发剂选择第45-48页
        3.4.3 溶剂选择第48页
    3.5 实验条件的确定第48-50页
        3.5.1 反应温度确定第48-49页
        3.5.2 反应时间确定第49页
        3.5.3 引发剂加入方式第49页
        3.5.4 加料方式确定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具有近红外线吸收性滤光膜用压敏胶的性能研究与设计优化第52-78页
    4.1 近红外线吸收染料的确定第52-59页
        4.1.1 近红外线吸收染料选择第52-53页
        4.1.2 酞菁类染料性能测试及分析第53-56页
        4.1.3 二亚铵盐类染料性能测试及分析第56-59页
        4.1.4 显示器用近红外线吸收染料的确定第59页
    4.2 兼容性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法第59-66页
        4.2.1 单层结构近红外滤光膜的制备第59页
        4.2.2 近红外线染料添加量对滤光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4.2.3 兼容性问题的提出第60-61页
        4.2.4 析出原因分析第61-62页
        4.2.5 兼容性差的解决途径第62-66页
    4.3 提高剥离强度方法分析第66-69页
        4.3.1 提高剥离强度的设计思路第66-68页
        4.3.2 化学交联法提高剥离强度的设计优势第68-69页
    4.4 提高持黏力方法分析第69-71页
        4.4.1 提高持黏力的原因第69页
        4.4.2 提高持黏力的方法分析第69-71页
    4.5 影响耐老化性能的原因分析第71-73页
        4.5.1 二亚铵盐类染料存在的问题第71页
        4.5.2 热重分析第71-72页
        4.5.3 提高耐老化性能分析第72-73页
    4.6 设计优化第73-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五章 总结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川俊夫《花的妖精》中织体的特征与其结构功能
下一篇:多级孔ZSM-5沸石的合成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