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英文摘要 | 第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6-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6-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及其要素 | 第13-31页 |
2.1 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3-20页 |
2.2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概念及其构成 | 第20-25页 |
2.3 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成就与问题 | 第25-31页 |
第3章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战略 | 第31-52页 |
3.1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战略的概念 | 第31-34页 |
3.2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战略类型分析 | 第34-52页 |
第4章 研究型大学提升科研竞争力的举措 | 第52-61页 |
4.1 从制度上保证学术人员的科研合作与竞争 | 第52-53页 |
4.2 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 | 第53-55页 |
4.3 创造良好的支持研究的软硬环境 | 第55-57页 |
4.4 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活动 | 第57-59页 |
4.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科研特色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语 | 第61-63页 |
附录1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部分数据 | 第63-64页 |
附录2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1994年) | 第64-66页 |
附录3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00年) | 第66-68页 |
附录4 《中国大学评价》大学分类标准 | 第68-69页 |
附录5 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2002年) | 第69-70页 |
附录6 美国MIT的跨学科组织简介 | 第70-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12页 |
图目录 | 第12-16页 |
图1.1 论文结构简图 | 第12-24页 |
图2.1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联系 | 第24-26页 |
图2.2 高校R&D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变化(1985—1997年) | 第26-27页 |
图2.3 高校科技经费的来源结构 | 第27-28页 |
图2.4 高校科技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布(1991—1997年) | 第28-37页 |
图3.1 加州伯克利大学1997—2001财年递交项目计划书数量与受资助数量对比图 | 第37-39页 |
图3.2 加州伯克利大学1997—2001财年中请项目资助金额与实际获得金额对比图 | 第39-40页 |
图3.3 1996—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 | 第40-16页 |
表目录 | 第16-83页 |
表2.1 我国大学2001年发表SCI论文占全国总数的比例 | 第16-17页 |
表2.2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2001年科研力量情况 | 第17-18页 |
表2.3 课题经费支出排名前20位的大学 | 第18页 |
表2.4 2001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的前20所高等院校名单 | 第18-20页 |
表2.5 国家创新体系及其执行机构 | 第20-25页 |
表2.6 全国R&D人员按执行部门分类 | 第25-27页 |
表2.7 高校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及全国GDP指数 | 第27-35页 |
表3.1 10所重点理工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统计表 | 第35-40页 |
表3.2 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统计表(按科学部统计) | 第40-43页 |
表3.3 中国各大学一级学科第一名的数量分布 | 第43-51页 |
表3.4 研究型大学科研竞争力战略及其强项与弱点 | 第5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