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泽库县白垩纪多禾茂盆地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区交通地理概况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3-14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4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6-17页 |
2.2 地层 | 第17-20页 |
2.2.1 中生界 | 第18-19页 |
2.2.2 新生界 | 第19-20页 |
2.3 岩浆岩 | 第20-22页 |
2.3.1 印支期岩浆岩 | 第20-21页 |
2.3.2 燕山期岩浆岩 | 第21-22页 |
2.4 构造 | 第22-24页 |
2.4.1 印支期 | 第22-23页 |
2.4.2 燕山期 | 第23页 |
2.4.3 喜山期 | 第23-24页 |
第3章 地层划分及特征 | 第24-31页 |
3.1 地层划分 | 第24-26页 |
3.2 地层特征 | 第26-30页 |
3.3 地层时代讨论 | 第30-31页 |
第4章 岩相类型与与空间配置关系 | 第31-42页 |
4.1 相定义 | 第31-32页 |
4.2 岩相类型及特征 | 第32-37页 |
4.2.1 砾岩相(G) | 第32-33页 |
4.3.2 砂岩相(S) | 第33-35页 |
4.3.3 泥岩相(M) | 第35页 |
4.3.4 蒸发岩相(V) | 第35-37页 |
4.3 岩相垂向叠置规律 | 第37-39页 |
4.4 多禾茂组相序特征 | 第39页 |
4.5 岩相空间配置关系 | 第39-42页 |
第5章 层序地层的划分及特征 | 第42-52页 |
5.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5.2 层序地层的划分 | 第43-44页 |
5.2.1 层序界面 | 第43-44页 |
5.2.2 层序地层的划分 | 第44页 |
5.3 三级层序特征 | 第44-48页 |
5.3.1 Sq1 层序特征 | 第44-45页 |
5.3.2 Sq2 层序特征 | 第45页 |
5.3.3 Sq3 层序特征 | 第45-46页 |
5.3.4 Sq4 层序特征 | 第46页 |
5.3.5 Sq5 层序特征 | 第46页 |
5.3.6 Sq6 层序特征 | 第46-48页 |
5.4 层序地层格架 | 第48-52页 |
5.4.1 Sq1 层序地层格架 | 第48页 |
5.4.2 Sq2 层序地层格架 | 第48-49页 |
5.4.3 Sq3 层序地层格架 | 第49页 |
5.4.4 Sq4 层序地层格架 | 第49页 |
5.4.5 Sq5 层序地层格架 | 第49-51页 |
5.4.6 Sq6 层序地层格架 | 第51-52页 |
第6章 基准面升降变化及控制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6.1 基准面升降变化 | 第52页 |
6.1.1 基准面概念 | 第52页 |
6.1.2 基准面变化规律 | 第52页 |
6.2 控制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6.2.1 构造运动 | 第53页 |
6.2.2 气候因素 | 第53页 |
6.2.3 沉积物供应 | 第53-55页 |
6.2.4 火山活动 | 第55-56页 |
第7章 盆地类型与演化 | 第56-62页 |
7.1 盆地类型划分 | 第56-58页 |
7.2 火山机构、沉积环境与盆地类型 | 第58-60页 |
7.3 盆地形成与演化机理 | 第60-62页 |
第8章 沉积矿床的远景分析 | 第62-64页 |
第9章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