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灰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及形成过程 | 第9-11页 |
| ·磷矿的矿床类型 | 第11-13页 |
| ·内生型磷灰石矿床 | 第11页 |
| ·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 第11-12页 |
| ·变质型磷灰岩矿床 | 第12-13页 |
| ·次生磷矿床 | 第13页 |
| ·粪化石磷矿床 | 第13页 |
| ·磷矿浮选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磷灰石技术规格 | 第14-15页 |
| ·磷灰石种类及可浮性 | 第15-16页 |
| ·沉积型磷块岩的浮选 | 第16-18页 |
| ·内生型和变质型磷灰石的浮选 | 第18-19页 |
| ·磷矿浮选常用药剂 | 第19-22页 |
| ·磷矿浮选的捕收剂 | 第19-21页 |
| ·碳酸盐脉石的抑制剂 | 第21页 |
| ·磷酸盐矿物的抑制剂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试样、药剂及仪器 | 第24-27页 |
|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24-25页 |
| ·磷灰石单矿物的采集与制备 | 第24-25页 |
| ·方解石单矿物的采集与制备 | 第25页 |
| ·试验用到的主要药剂 | 第25-26页 |
| ·试验用到的关键设备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单矿物的浮选机理研究 | 第27-43页 |
| ·表面活性质点与单矿物的浮选特性 | 第27-32页 |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 ·油酸作用下的浮选特性 | 第29-31页 |
| ·十八胺作用下的浮选特性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页 |
| ·吸附类型与单矿物的可浮性 | 第32-35页 |
| ·吸附类型的确定 | 第32-34页 |
| ·游离Ca~(2+)对吸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真空浮选中单矿物的浮选特性 | 第35-40页 |
| ·溶气真空浮选 | 第35-37页 |
| ·化学真空浮选 | 第37-38页 |
| ·水化膜对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电化学性质与可浮性 | 第40-43页 |
| ·pH值与单矿物的可浮性 | 第40-41页 |
| ·zeta电位与单矿物的可浮性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常用抑制剂的试验研究 | 第43-50页 |
| ·Na_2SiO_3对单矿物的抑制作用 | 第43-45页 |
| ·Na_2CO_3对单矿物的抑制作用 | 第45-46页 |
| ·磷酸对单矿物的抑制作用 | 第46-47页 |
| ·六偏磷酸钠对单矿物的抑制作用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二元体系浮选分离的试验研究 | 第50-56页 |
| ·捕收剂试验 | 第50-53页 |
| ·抑制剂试验 | 第53-56页 |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遗留的问题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图 | 第62-6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5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