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东14井区扶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河道砂体构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 第19-26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9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9-21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21-22页 |
2.4 沉积、储层特征 | 第22-24页 |
2.5 油气开发历程及目前存在问题 | 第24-26页 |
第3章 扶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第26-44页 |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3.2 扶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第27-36页 |
3.3 扶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精细对比 | 第36-40页 |
3.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主要控制因素 | 第40-44页 |
第4章 层序间构造精细解释 | 第44-56页 |
4.1 油田开发过程中揭示的构造问题 | 第44页 |
4.2 短期旋回层序的井震精细标定 | 第44-46页 |
4.3 小断层井震综合解释 | 第46-50页 |
4.4 层序间构造精细解释方法 | 第50-52页 |
4.5 层序间构造前后差异及应用 | 第52-56页 |
第5章 短期旋回层序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56-76页 |
5.1 研究区沉积背景分析 | 第56-57页 |
5.2 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57-60页 |
5.3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 第60-62页 |
5.4 复合砂体内成因单砂体识别与划分 | 第62-65页 |
5.5 短期旋回层序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65-70页 |
5.6 不同井网下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的变化 | 第70-76页 |
第6章 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 第76-86页 |
6.1 地层及水平井角度校正 | 第77页 |
6.2 河道单砂体内部废弃河道、点坝砂体识别 | 第77-80页 |
6.3 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参数提取 | 第80-84页 |
6.4 单砂体内部构型建立 | 第84-86页 |
第7章 低渗储层剩余油研究 | 第86-95页 |
7.1 低渗油层开发及剩余油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86页 |
7.2 低渗储层剩余油研究方法 | 第86-87页 |
7.3 水平密闭取心井剩余油分析 | 第87-88页 |
7.4 开发加密井剩余油分析 | 第88-90页 |
7.5 开发动态监测剩余油分析 | 第90-91页 |
7.6 低渗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91-95页 |
第8章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