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复合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表第10-15页
一、文献综述第15-35页
    1.1 香蕉产业发展现状第15-16页
    1.2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危害第16-17页
    1.3 香蕉枯萎病症状与病害流行第17-18页
    1.4 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第18-20页
        1.4.1 尖孢镰刀菌的侵染过程第18-19页
        1.4.2 病原菌毒素及其作用机制第19页
        1.4.3 致病相关基因第19-20页
    1.5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第20-23页
        1.5.1 抗香蕉枯萎病品种的选育第20-21页
        1.5.2 香蕉枯萎病的化学防治第21页
        1.5.3 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第21-23页
        1.5.4 香蕉枯萎病的其他防治方法第23页
    1.6 拮抗微生物的生防机制第23-25页
        1.6.1 竞争作用第23-24页
        1.6.2 抗生作用第24-25页
        1.6.3 重寄生作用第25页
        1.6.4 诱导抗性第25页
    1.7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第25-31页
        1.7.1 传统生物平板培养法第26页
        1.7.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法第26-27页
        1.7.3 群落水平生理代谢分析法第27-28页
        1.7.4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第28-29页
        1.7.5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29-31页
    1.8 微生物制剂或微生物有机肥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研究现状第31-32页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34页
    1.10 技术路线第34-35页
二、香蕉枯萎病高效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35-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5-43页
        2.1.1 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第35-37页
        2.1.2 拮抗菌的抗菌活性评价第37-38页
        2.1.3 拮抗菌的形态鉴定第38-39页
        2.1.4 拮抗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第39-40页
        2.1.5 拮抗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0-41页
        2.1.6 数据处理第41-4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3-52页
        2.2.1 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第43-44页
        2.2.2 拮抗菌株对9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比较第44页
        2.2.3 拮抗菌株培养滤液对9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44-45页
        2.2.4 拮抗菌培养滤液对9中植物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第45-46页
        2.2.5 拮抗菌4-L-16的鉴定第46-49页
        2.2.6 拮抗菌T3-G-59的鉴定第49-52页
    2.3 讨论第52-53页
    2.4 小结第53-54页
三、拮抗菌标记与定殖第54-6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3.1.1 试验材料第54-55页
        3.1.2 菌株天然抗药性的检测第55页
        3.1.3 菌株耐药性筛选第55页
        3.1.4 抗性菌株的抗菌活性测定第55页
        3.1.5 抗性标记菌株的盆栽定殖试验第55-56页
        3.1.6 数据处理第5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3.2.1 拮抗菌的天然抗药性第56-57页
        3.2.2 拮抗菌株的抗性标记第57页
        3.2.3 标记菌株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第57-58页
        3.2.4 标记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第58-59页
    3.3 讨论第59-60页
    3.4 小结第60-61页
四、六种基质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蕉幼苗的促生效应研究第61-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4.1.1 试验材料第61-62页
        4.1.2 试验设计第62页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2-6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4.2.1 不同基质发酵液处理对香蕉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第63-65页
        4.2.2 不同基质发酵液处理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第65-67页
        4.2.3 不同基质发酵液处理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第67-68页
        4.2.4 不同基质发酵液处理对香蕉根冠比的影响第68-69页
        4.2.5 不同基质发酵液处理对香蕉养分吸收的影响第69-73页
    4.3 讨论第73-74页
    4.4 结论第74-75页
五、六种基质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机理研究第75-8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6-79页
        5.1.1 试验材料第76页
        5.1.2 试验设计第76-77页
        5.1.3 病情指数及防病效果的统计第77页
        5.1.4 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第77页
        5.1.5 可培养细菌数量的测定第77-78页
        5.1.6 6种基质拮抗菌发酵液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第78页
        5.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78-7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9-86页
        5.2.1 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及防控效果的影响第79-80页
        5.2.2 不同处理对香蕉苗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80-83页
        5.2.3 6种基质拮抗菌发酵液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分析第83-84页
        5.2.4 6种基质拮抗菌发酵液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第84-85页
        5.2.5 6种基质拮抗菌发酵液中优势种群比较第85-86页
    5.3 讨论第86-87页
    5.4 小结第87-88页
六、不同碳氮比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88-100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6.1.1 供试材料第89页
        6.1.2 试验设计第89-90页
        6.1.3 测定指标第90页
        6.1.4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第90-91页
        6.1.5 土壤微生物的T-RFLP分析第91页
        6.1.6 数据分析第9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91-98页
        6.2.1 不同处理对香蕉植株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第91-92页
        6.2.2 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及防控效果的影响第92-93页
        6.2.3 不同发酵液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的影响第93-94页
        6.2.4 不同发酵液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94页
        6.2.5 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的主成分分析第94-96页
        6.2.6 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比较第96-98页
    6.3 讨论第98-99页
    6.4 小结第99-100页
七、香蕉枯萎病大田综合防控及拮抗菌的防治机理研究第100-116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101-103页
        7.1.1 供试材料第101页
        7.1.2 试验设计第101-102页
        7.1.3 观测指标第102页
        7.1.4 分析方法第102-103页
        7.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03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03-113页
        7.2.1 大田栽培条件下香蕉枯萎病发病症状第103页
        7.2.2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103-104页
        7.2.3 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防病效果的影响第104-105页
        7.2.4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AWCD值的影响第105页
        7.2.5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细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105-106页
        7.2.6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功能的主成分分析第106-109页
        7.2.7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DNA多样性的影响第109-111页
        7.2.8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比较第111-113页
    7.3 讨论第113-115页
    7.4 小结第115-116页
八、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116-120页
    8.1 主要结论第116-117页
    8.2 创新点第117-118页
    8.3 不足之处第118页
    8.4 研究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4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附录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虫夏草保护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DSM的效能仿真多范式组合建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