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理论、勘测与计算论文

地下工程中若干失稳破坏问题的机理和冗余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基坑工程中失稳破坏问题及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基坑的失稳破坏特点第12-15页
        1.2.2 深基坑稳定的分析方法简介第15-19页
        1.2.3 基坑失稳破坏研究面临的挑战第19-20页
    1.3 隧道工程中失稳破坏问题及稳定性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1 隧道坍塌的种类简介第20-22页
        1.3.2 隧道坍塌机制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 岩土工程中大变形模拟方法综述第24-34页
        1.4.1 网格重划分(Remeshing)第25页
        1.4.2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rbitrary Lagrange-Eulerian, ALE)第25-26页
        1.4.3 无网格法(Meshfree Method)第26-30页
        1.4.4 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第30-32页
        1.4.5 离散元法(Discrete/Distinct Element Method)第32-34页
    1.5 冗余度理论研究现状第34-41页
        1.5.1 连续倒塌及冗余度的定义与内涵第34-35页
        1.5.2 国内外抗连续倒塌设计研究和设计规范现状第35-37页
        1.5.3 冗余度的表达方法第37-38页
        1.5.4 抗连续倒塌分析及设计方法第38-41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第41-44页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中的冗余度问题及工程实例分析第44-56页
    2.1 深基坑工程中的冗余度问题第44-47页
        2.1.1 深基坑工程中连续倒塌及冗余度研究的必要性分析第44页
        2.1.2 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冗余度定义与分类第44-46页
        2.1.3 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冗余度设计的作用第46-47页
    2.2 基坑的连续倒塌工程案例及其冗余度分析第47-56页
        2.2.1 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基坑事故第47-49页
        2.2.2 新加坡 Nicoll 大道地铁基坑倒塌第49-55页
        2.2.3 冗余度设计方法初步总结第55-56页
第三章 基坑水平支撑结构的连续破坏模拟及冗余度研究第56-86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环梁型水平支撑分析模型的建立第57-62页
        3.2.1 环梁型水平支撑平面布置方案第57-58页
        3.2.2 不同支撑方案的受力及变形特征分析第58-60页
        3.2.3 支撑杆件的强度设计第60页
        3.2.4 支撑杆件的极限承载力确定第60-62页
    3.3 局部构件破坏时的杆系有限元分析第62-66页
    3.4 局部构件破坏时的 PFC 连续破坏模拟第66-80页
        3.4.1 平面支撑结构的 PFC 模型介绍第67-68页
        3.4.2 PFC 模型结果与有限元对比第68-69页
        3.4.3 PFC 连续破坏模拟及整体破坏荷载确定的计算方法第69-71页
        3.4.4 PFC 连续破坏结果分析第71-80页
    3.5 局部构件破坏时不同支撑布置方案的冗余度定量计算第80-84页
        3.5.1 冗余度定量计算指标第80-81页
        3.5.2 冗余度定量计算及对比分析第81-84页
    3.6 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基坑垮塌的离散元模拟及支撑节点的冗余度分析第86-104页
    4.1 引言第86-87页
    4.2 离散元数值模型的建立第87-93页
        4.2.1 算例模型及工况简介第87-89页
        4.2.2 土体参数拟合第89-91页
        4.2.3 地连墙模拟第91-92页
        4.2.4 支撑及其端部连接模拟第92-93页
    4.3 模拟过程及结果对比分析第93-99页
        4.3.1 模拟步骤第93-94页
        4.3.2 模拟结果分析对比第94-98页
        4.3.3 模拟结果中的冗余度问题及连续破坏现象分析第98-99页
    4.4 实际工程对比分析第99-101页
    4.5 小结第101-104页
第五章 多级支护基坑失稳的 MPM 模拟及其破坏机理研究第104-122页
    5.1 引言第104-105页
    5.2 工程概况及 MPM 和有限元数值模型第105-108页
        5.2.1 工程概况第105页
        5.2.2 MPM 数值模型第105-106页
        5.2.3 有限元数值模型第106-107页
        5.2.4 数值模拟工况第107-108页
    5.3 MPM 与有限元在小变形下的变形结果对比分析第108-110页
        5.3.1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08-109页
        5.3.2 MPM 模拟结果及其与有限元对比第109-110页
    5.4 基坑大变形破坏的 MPM 结果分析第110-113页
    5.5 剪切塑性带开展规律分析第113-119页
        5.5.1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13-117页
        5.5.2 MPM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17-119页
        5.5.3 无支撑两级支护结构破坏全过程分析第119页
    5.6 小结第119-122页
第六章 平面应变隧道开挖面的失稳破坏模拟及机理研究第122-146页
    6.1 引言第122页
    6.2 MPM 模拟开挖面失稳破坏的准确性与可行性验证第122-129页
        6.2.1 MPM 模拟与离心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第122-126页
        6.2.2 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计算验证第126-129页
    6.3 不同埋深下隧道破坏模式对比第129-137页
        6.3.1 砂性土中的不同埋深隧道模拟第130-132页
        6.3.2 黏性土中的不同埋深隧道模拟第132-137页
    6.4 黏性土及砂土中隧道破坏机理对比第137-138页
        6.4.1 黏性土及砂土中失稳滑动体对比第137页
        6.4.2 黏性土及砂土中失稳破坏流动模式对比第137-138页
    6.5 砂土的剪胀效应对破坏机理的影响第138-140页
    6.6 无支护段长度对破坏机理的影响第140-143页
    6.7 小结第143-14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6-150页
    7.1 结论第146-148页
    7.2 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形变及其对电池传输特性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数控机床在线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