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绪论 | 第18-21页 |
第一章 马氏珠母贝海南养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 第2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地点与材料 | 第21-22页 |
·测量 | 第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2 结果 | 第23-27页 |
·水温 | 第23页 |
·生长特性与拟合模型 | 第23-25页 |
·绝对生长率(AGR) | 第25-26页 |
·不同插核规格珍珠贝的比例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4页 |
·马氏珠母贝在海南的生长 | 第27-29页 |
·壳高生长同其它养殖海域马氏珠母贝的比较 | 第29-30页 |
·影响生长的因子 | 第30-32页 |
·马氏珠母贝在海南的插核时间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马氏珠母贝2 个地理群体正反杂交子代表型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 第34-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材料来源 | 第34-35页 |
·形态测量和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40页 |
·形态特征 | 第37-39页 |
·微卫星分析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4页 |
·杂交亲本的选择、组合与杂种优势 | 第40-41页 |
·杂种优势与遗传变异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马氏珠母贝2 个地理群体正反杂交子代生长杂种优势 | 第44-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地点 | 第44页 |
·杂交组合与海上养殖 | 第44-45页 |
·取样与测量 | 第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2. 结果 | 第46-51页 |
·4 个组合子代的生长 | 第46-50页 |
·杂交组合子代的杂种优势 | 第50页 |
·4 个组合子代插核潜力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5页 |
·杂种优势与生长模型 | 第51-53页 |
·杂种优势与亲本选择 | 第53-54页 |
·杂种优势与插核潜力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马氏珠母贝生长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55-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材料来源 | 第55页 |
·形态测量和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遗传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2. 结果 | 第57-63页 |
·性状表型变异值 | 第57页 |
·遗传方差分量 | 第57-60页 |
·遗传力 | 第60-61页 |
·亲本的遗传效应 | 第61-62页 |
·杂种优势 | 第62-63页 |
3. 讨论 | 第63-66页 |
·遗传方差与遗传力 | 第63-64页 |
·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 | 第64页 |
·杂种优势的预测 | 第64-66页 |
第五章 马氏珠母贝cDNA 文库建立和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 第66-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RNA 制备 | 第66页 |
·cDNA 文库构建与测序 | 第66-67页 |
·EST 的组装与分析 | 第67页 |
·基因的ontology 注释 | 第6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7-82页 |
·EST 分析 | 第67-68页 |
·马氏珠母贝cDNA 数据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68-69页 |
·基因的ontology 注释 | 第69页 |
·生长相关基因 | 第69-70页 |
·抗性相关基因 | 第70-82页 |
3 讨论 | 第82-85页 |
总结和创新点 | 第85-87页 |
附录I:马氏珠母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第87-102页 |
1 遗传学研究 | 第88-96页 |
·群体遗传学 | 第88-89页 |
·数量遗传学 | 第89-90页 |
·细胞遗传学 | 第90-92页 |
·分子遗传学 | 第92-95页 |
·基因组学 | 第95-96页 |
2 育种学研究 | 第96-102页 |
·多倍体育种 | 第96-97页 |
·种间杂交育种 | 第97-98页 |
·种群间杂交育种 | 第98-101页 |
·选择育种 | 第101页 |
·转基因育种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5页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