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裂缝性油藏凝胶颗粒—表活剂调驱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摘要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9页
        1.2.1 裂缝性油藏开采特点第14-15页
        1.2.2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现状第15-27页
        1.2.3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7-29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第31-43页
    2.1 实验部分第31-34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页
        2.1.2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31-34页
    2.2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合成条件优化研究第34-39页
        2.2.1 单体浓度的影响第35-36页
        2.2.2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第36页
        2.2.3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2.2.4 Na_2CO_3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2.2.5 合成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2.3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9-40页
    2.4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微观形貌分析第40-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预交联凝胶颗粒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第43-67页
    3.1 实验部分第44-48页
        3.1.1 实验材料第44页
        3.1.2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44-48页
    3.2 表面活性剂在 PPG 上的吸附特性第48-53页
        3.2.1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脱附等温线第48-52页
        3.2.2 分配系数第52-53页
    3.3 表面活性剂在 PPG 上的吸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第53-54页
    3.4 表面活性剂对 PPG 膨胀性能的影响第54-57页
        3.4.1 称重法第55页
        3.4.2 激光粒度分析法第55-57页
    3.5 表面活性剂对 PPG 的流变特性的影响第57-62页
        3.5.1 表面活性剂对 PPG 流变曲线的影响第57-58页
        3.5.2 表面活性剂对 PPG 储能模量的影响第58-62页
    3.6 表面活性剂对 PPG 的微观作用第62-66页
        3.6.1 扫描电镜法第62-64页
        3.6.2 原子力显微镜法第64-66页
    3.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裂缝油藏中凝胶颗粒的调剖和滤失性能研究第67-90页
    4.1 实验部分第67-71页
        4.1.1 实验材料第67页
        4.1.2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67-71页
    4.2 预交联凝胶颗粒与裂缝的匹配关系第71-83页
        4.2.1 预交联凝胶颗粒与天然裂缝的匹配关系第71-76页
        4.2.2 预交联凝胶颗粒与人工裂缝的匹配关系第76-83页
    4.3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运移规律第83-85页
    4.4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选择性调剖性能第85-87页
        4.4.1 对油水的选择性调剖性能第85页
        4.4.2 对不同渗透率层的选择性调剖性能第85-87页
    4.5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滤失性能第87-89页
        4.5.1 静态滤失特性第87-88页
        4.5.2 动态滤失特性第88-89页
        4.5.3 地层伤害程度第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裂缝油藏中凝胶颗粒-表活剂体系驱油性能研究第90-99页
    5.1 实验部分第90-91页
        5.1.1 实验材料第90页
        5.1.2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90-91页
    5.2 预交联凝胶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性能第91-95页
        5.2.1 表面活性剂驱替特征第91-92页
        5.2.2 预交联凝胶颗粒调驱特征第92-93页
        5.2.3 预交联凝胶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调驱特征第93-94页
        5.2.4 携带介质对体系驱油性能的影响第94-95页
    5.3 预交联凝胶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调驱机理第95-98页
        5.3.1 选择性调剖机理第95-96页
        5.3.2 运移后深部液流转向机理第96-97页
        5.3.3 颗粒弹性变形驱油作用第97页
        5.3.4 表面活性剂驱机理第97-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裂缝油藏中凝胶颗粒-表活剂调驱数值模拟研究第99-118页
    6.1 假设条件第99-100页
    6.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00-107页
        6.2.1 基岩系统数学模型第100-102页
        6.2.2 裂缝系统数学模型第102-104页
        6.2.3 基岩与裂缝的窜流方程第104-105页
        6.2.4 裂缝系统中凝胶颗粒的滞留方程第105-106页
        6.2.5 裂缝储层参数动态变化模型第106页
        6.2.6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第106-107页
    6.3 定解条件第107-108页
        6.3.1 初始条件第107页
        6.3.2 边界条件第107-108页
    6.4 数值模拟模型的求解第108-110页
    6.5 调驱参数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分析第110-117页
        6.5.1 驱替段塞组成第110-112页
        6.5.2 段塞大小第112-113页
        6.5.3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浓度第113-114页
        6.5.4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第114-115页
        6.5.5 注入速度第115-116页
        6.5.6 注入时机第116-117页
    6.6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玻璃纤维负载TiO2光催化填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韩国中小企业支援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