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CFD 数值计算的原理及发展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1 空冷凝汽器的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空冷管束管外流动及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3 空冷管束管内流动及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直接空冷凝汽器及相关传热理论 | 第15-23页 |
| 2.1 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与基本结构 | 第15-17页 |
| 2.1.1 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 | 第15-16页 |
| 2.1.2 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 2.2 空冷凝汽器翅片管及其特性参数 | 第17-19页 |
| 2.2.1 翅片管传热元件的基本要求 | 第17-18页 |
| 2.2.2 翅片管的类型及其特性参数 | 第18-19页 |
| 2.3 空冷凝汽器翅片管传热理论 | 第19-22页 |
| 2.3.1 基本传热方程 | 第19-20页 |
| 2.3.2 翅片管传热系数 | 第20-21页 |
| 2.3.3 翅片效率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直接空冷凝汽器翅片管外空气流动换热特性 | 第23-42页 |
| 3.1 引言 | 第23页 |
| 3.2 物理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23-25页 |
| 3.3 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3.4 物性参数及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 3.4.1 物性参数 | 第26页 |
| 3.4.2 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 3.5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7页 |
| 3.6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7-41页 |
| 3.6.1 椭圆管平直翅片间空气流动换热特性 | 第28-30页 |
| 3.6.2 椭圆管开孔翅片间空气流动换热特性 | 第30-32页 |
| 3.6.3 椭圆管后置涡发生器翅片间空气流动换热特性 | 第32-34页 |
| 3.6.4 迎面风速对不同扰流形式翅片管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 第34-36页 |
| 3.6.5 翅片间距对不同扰流形式翅片管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6.6 不同扰流形式翅片管流动换热的场协同分析 | 第38-4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直接空冷凝汽器管内蒸汽流动及换热特性 | 第42-54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管内两相流动基本理论 | 第42-45页 |
| 4.2.1 空冷凝汽器管束内两相流动换热特点 | 第42-43页 |
| 4.2.2 管内两相流流型 | 第43-44页 |
| 4.2.3 管内汽液两相流压降特性 | 第44-45页 |
| 4.3 管内汽液两相流凝结换热混合物模型 | 第45-47页 |
| 4.3.1 流动与传热的控制方程 | 第45-47页 |
| 4.3.2 两相之间的质量与能量转换源项 | 第47页 |
| 4.4 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 4.4.1 物理模型的简化 | 第47-48页 |
| 4.4.2 网格划分及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 4.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 4.5.1 入口蒸汽流量对管内蒸汽流动及换热的影响 | 第49-51页 |
| 4.5.2 管束倾斜角度对管内蒸汽流动及换热的影响 | 第51-5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