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炼油厂常减压装置HSE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 HSE 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2.2 国外 HSE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国内 HSE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案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HSE 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2.1 HSE 体系的模式 | 第14-15页 |
2.2 HSE 体系的要素构成及描述 | 第15-17页 |
2.2.1 HSE 体系的要素构成 | 第15-16页 |
2.2.2 HSE 体系的要素描述 | 第16-17页 |
2.3 HSE 体系的文件构成 | 第17-18页 |
2.3.1 厂级及机关管理部门 | 第17-18页 |
2.3.2 基层单位 | 第18页 |
2.4 HSE 体系管理原则 | 第18-19页 |
2.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南充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管理现状 | 第20-27页 |
3.1 南充炼油厂及常减压装置基本情况简介 | 第20-21页 |
3.2 南充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现有的管理体系 | 第21页 |
3.3 常减压装置管理特点 | 第21-23页 |
3.3.1 常减压装置设置安全监督员 | 第21-22页 |
3.3.2 制定装置现场管理制度和标准 | 第22页 |
3.3.3 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 第22-23页 |
3.4 常减压装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3.4.1 执行力度差 | 第23页 |
3.4.2 培训效果不理想 | 第23-24页 |
3.4.3 关键作业环节控制不严 | 第24页 |
3.4.4 检查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4-25页 |
3.4.5 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 | 第25页 |
3.5 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3.5.1 领导认识不足 | 第25页 |
3.5.2 职责划分不清 | 第25页 |
3.5.3 员工素质不高 | 第25页 |
3.5.4 管理和实际脱节 | 第25-26页 |
3.6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HSE 体系在常减压装置的应用实施 | 第27-40页 |
4.1 HSE 体系在常减压装置实施步骤 | 第27-30页 |
4.1.1 策划(Plan) | 第27页 |
4.1.2 实施(Do) | 第27-28页 |
4.1.3 检查(Check) | 第28-29页 |
4.1.4 改进(Action) | 第29-30页 |
4.2 HSE 体系在常减压装置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30-39页 |
4.2.1 统一安排,集中规划 | 第30-33页 |
4.2.2 落实作业受控方针 | 第33-36页 |
4.2.3 加强员工培训 | 第36-38页 |
4.2.4 建立和执行奖惩措施 | 第38-39页 |
4.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HSE 体系在常减压装置的实施总结 | 第40-43页 |
5.1 HSE 体系在常减压装置实施效果 | 第40-41页 |
5.1.1 生产管理效果 | 第40页 |
5.1.2 产品质量控制效果 | 第40页 |
5.1.3 危险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效果 | 第40-41页 |
5.1.4 开停工及检维修效果 | 第41页 |
5.1.5 员工安全、健康效果 | 第41页 |
5.2 HSE 体系在常减压装置实施的改进建议 | 第41-42页 |
5.2.1 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 第41页 |
5.2.2 改进对策 | 第41-42页 |
5.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