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养生思想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1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6-11页 |
一、葛洪和《抱朴子·内篇》 | 第11-19页 |
(一) 葛洪生平和《抱朴子·内篇》撰述的时代背景 | 第11-14页 |
1、葛洪生平 | 第11-13页 |
2、魏晋养生思想 | 第13-14页 |
(二) 《抱朴子·内篇》简介 | 第14-19页 |
二、《抱朴子·内篇》养生思想的渊源 | 第19-25页 |
(一) 《老子河上公章句》养生思想 | 第19页 |
(二) 神仙思想 | 第19-21页 |
(三) 神仙可学论 | 第21-25页 |
三、《抱朴子·内篇》养生思想内容及方法 | 第25-34页 |
(一) 养生思想 | 第25-29页 |
1、玄道和守一 | 第25-26页 |
2、生死观 | 第26-28页 |
3、以德养生 | 第28-29页 |
(二) 养生方法 | 第29-34页 |
1、金丹 | 第30-31页 |
2、行气 | 第31-32页 |
3、房中 | 第32-34页 |
四、《抱朴子·内篇》养生思想的影响及现代价值 | 第34-40页 |
(一) 养生思想的影响 | 第34-36页 |
1、对道教医学的影响 | 第34-36页 |
2、对民间道教的影响 | 第36页 |
(二) 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6-40页 |
1、精神生活 | 第37-38页 |
2、生活起居 | 第38页 |
3、性生活 | 第38-39页 |
4、食生活 | 第39-40页 |
五、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