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眼部感染疾病 | 第13-14页 |
1.1 细菌性眼部疾病 | 第13页 |
1.1.1 细菌性角膜炎 | 第13页 |
1.1.2 细菌性结膜炎 | 第13页 |
1.2 细菌性眼部疾病的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第14-18页 |
2.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 第14-15页 |
2.1.1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第14页 |
2.1.2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第14页 |
2.1.3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第14页 |
2.1.4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第14-15页 |
2.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 第15页 |
2.2.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入细菌内的途径 | 第15页 |
2.2.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 第15页 |
2.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 第15-16页 |
2.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 第16-17页 |
2.4.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 第16-17页 |
2.4.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其它临床上的应用 | 第17页 |
2.5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毒副作用 | 第17-18页 |
2.5.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出现的毒副作用 | 第17页 |
2.5.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其他临床中出现的毒副作用 | 第17-18页 |
3 角膜内皮简述 | 第18-19页 |
3.1 角膜内皮结构和功能 | 第18页 |
3.2 角膜内皮细胞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4 细胞凋亡概述 | 第19-26页 |
4.1 细胞凋亡的特征 | 第19-20页 |
4.1.1 细胞凋亡的阶段 | 第19-20页 |
4.1.2 细胞凋亡与程序性细胞死亡 | 第20页 |
4.2 细胞凋亡的途径 | 第20-23页 |
4.2.1 外源途径 | 第20-21页 |
4.2.2 内源途径 | 第21-22页 |
4.2.3 内质网途径 | 第22页 |
4.2.4 Caspase 非依赖性途径 | 第22-23页 |
4.3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4.3.1 形态学检测 | 第23页 |
4.3.2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3-24页 |
4.3.3 彗星电泳法 | 第24页 |
4.3.4 流式细胞分析法 | 第24页 |
4.3.5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 第24-25页 |
4.3.6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第25页 |
4.3.7 细胞色素 C 的定位检测 | 第25页 |
4.4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 第25-26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诺氟沙星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 第27-41页 |
1 实验用品与材料 | 第27-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1.3 实验药品 | 第28-29页 |
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29-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1 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30-31页 |
2.2 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检测 | 第31页 |
2.3 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细胞的 DNA 断片化检测 | 第31-32页 |
2.4 诺氟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3.1 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32-33页 |
3.2 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检测 | 第33-36页 |
3.3 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 DNA 断片化检测 | 第36页 |
3.4 诺氟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加替沙星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 第41-52页 |
1 实验用品与材料 | 第41-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1.3 实验药品 | 第41页 |
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41-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2.1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42页 |
2.2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检测 | 第42页 |
2.3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 DNA 断片化检测 | 第42页 |
2.4 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42-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49页 |
3.1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43-45页 |
3.2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检测 | 第45-48页 |
3.3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 DNA 断片化检测 | 第48页 |
3.4 加替沙星处理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诺氟沙星对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活体实验研究 | 第52-59页 |
1 实验用品与材料 | 第52-5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1.2 实验药品 | 第52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5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2.1 家猫选择及给药 | 第53页 |
2.2 家猫角膜内皮细胞的在体检测 | 第53-54页 |
2.3 家猫角膜取材 | 第54页 |
2.4 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离体鉴定 | 第54页 |
2.4.1 茜素红染色 | 第54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5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3.1 诺氟沙星对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在体检测 | 第54-56页 |
3.2 诺氟沙星对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离体鉴定 | 第56-57页 |
3.2.1 茜素红染色 | 第56-57页 |
3.2.2 扫描电镜检测 | 第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加替沙星对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活体实验研究 | 第59-65页 |
1 实验用品与材料 | 第59-6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1.2 实验药品 | 第59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方 | 第59-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2.1 家猫选取及给药 | 第60页 |
2.2 家猫角膜的在体检测 | 第60页 |
2.3 家猫角膜取材 | 第60页 |
2.4 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离体鉴定 | 第6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3.1 加替沙星对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在体检测 | 第60-62页 |
3.2 加替沙星对家猫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离体鉴定 | 第62-63页 |
3.2.1 茜素红染色 | 第62-63页 |
3.2.2 扫描电镜检测 | 第63页 |
4 讨论 | 第63-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