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0-12页 |
1 崔曼莉作品的独特魅力 | 第12-21页 |
1.1 商战风云---智慧、谋略与欲望 | 第12-14页 |
1.2 女性成长---“爱她就让她成长”的关怀模式 | 第14-16页 |
1.3 刚柔并济---小说中男性形象群体分析 | 第16-19页 |
1.3.1 “幕后军师”---智慧的父亲 | 第16-17页 |
1.3.2 “大爱无声”---温润的情人 | 第17-19页 |
1.4 影视意象---视听化对白、特写与蒙太奇法则 | 第19-21页 |
2 大众文化背景下崔曼莉作品的生产与传播 | 第21-31页 |
2.1 从写作者角度---自我对话与隐性自我寻找 | 第23-25页 |
2.2 从营销者角度---迎合商品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 第25-28页 |
2.3 从消费者角度---受众接受心理分析 | 第28-31页 |
2.3.1 受众的审美认同------共鸣的诱发 | 第28-30页 |
2.3.2 受众的心理满足------困境的突围 | 第30-31页 |
3 崔曼莉作品的市场化运作手段 | 第31-42页 |
3.1 低调作者与高调作品:寻求作家与作品的平衡 | 第31-32页 |
3.2 市场化运作的策略 | 第32-39页 |
3.2.1 作者、作品与受众:形成创作链 | 第32-34页 |
3.2.2 书名、封面、包装:个性化定位 | 第34-36页 |
3.2.3 宣传:从头至尾贯穿始终 | 第36-39页 |
3.3 小说-影视-小说的未来产业链生成之路 | 第39-42页 |
4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