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相变材料的概述 | 第15-20页 |
1.2.1 相变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 第15-17页 |
1.2.2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3 无机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概述 | 第20-25页 |
1.3.1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定义 | 第20-22页 |
1.3.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1.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4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25-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2 课题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热物性分析 | 第27-42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原理 | 第27-29页 |
2.2.1 芯材乳液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2 壁材预聚体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微胶囊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2.3.2 微胶囊制备工艺流程 | 第30-31页 |
2.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31-32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4.1 微胶囊的组成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2.4.2 芯壁比对微胶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33-37页 |
2.4.3 聚合时间对微胶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4 聚合温度对微胶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5 乳化功率对微胶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2.4.6 有机溶剂种类对微胶囊热物理性能的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7 微胶囊对水合盐过冷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热物性分析 | 第42-51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原理 | 第43-4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3.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4页 |
3.3.2 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44-45页 |
3 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45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3.4.1 微胶囊的组成成分分析 | 第45-46页 |
3.4.2 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3.4.3 微胶囊的热物理性能分析 | 第47-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不同交联单体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热物性能对比研究 | 第51-60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不同交联单体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工艺流程对比研究 | 第52-54页 |
4.2.1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工艺流程 | 第52-53页 |
4.2.2 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工艺流程 | 第53-54页 |
4.2.3 工艺参数的对比分析 | 第54页 |
4.3 微胶囊组成成分的对比研究 | 第54-55页 |
4.4 微胶囊热物性能的对比研究 | 第55-59页 |
4.4.1 微胶囊表观形貌的对比研究 | 第55-57页 |
4.4.2 微胶囊相变特性的对比研究 | 第57页 |
4.4.3 微胶囊热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 第57-58页 |
4.4.4 微胶囊热导率的对比研究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